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艺术品市场的炒作手段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7-02
  现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炙手可热,但圈外人根本不知道过去几年来艺术圈内进行炒作的某些手段。靠着大量的资金,艺术家、投机分子、中间商和评论家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创造需求。美国《福布斯》双周刊7日就此刊登一篇署名文章,题为《灌进去,倒出来》予以披露,要点如下:

  艺术家们批量生产画作,拍卖行与艺术家和交易商合作抬高价格,艺术家还花钱买好评、搞展览来抬高名气。假如被这样炒卖的是垃圾股票的话,那所有这些活动都会被扣上操纵市场的罪名。但在艺术圈里,这就是正常的买卖。有没有法律禁止画家竞标自己的作品以营造需求氛围呢?没有。北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艺术总监梁长胜说,打造一位当红艺术家就像是“白痴的游戏”。“首先让评论家给他写文章,然后组织展览介绍他的作品(这些当然都是要付钱的),接下来把作品拿去拍卖,可以自己出高价把它买回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公众定个价格榜样。当然,如果有其他人参与竞标的话就更好了”。

  在艺术品市场这些做法并不新鲜。圈内人士指出,在西方,一些画廊有时会在拍卖会上买下自己客户的作品以“保护价格”,像索思比拍卖行和克里斯蒂拍卖行等都会担保最低售价。不过中国的操作者显然在西方的做法之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挥。北京一家画廊的老板程新东说:“在我看来,中国现在没有真正的艺术评论家。他们写文章都是在与艺术家合作——那不是真正的评论,只是夸大其词……这样艺术家就可以给自己的作品开更高的价格。”对于梁长胜所说的艺术家竞标自己作品的情况,一些画家、交易商和其他拍卖行的职员都承认这种事确有发生,但同时又强调自己从没这样做过。虽然中国的艺术品价格在节节攀升,但这种情况能持续下去吗?许多圈内人表示,只要人们别过多地讨论内幕,艺术品的价格还是会继续上涨的。“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发展,而不是更多的抨击,”梁长胜说:“否则整个艺术品市场就会毁于一旦。”这倒是个合理的警告。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