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鉴宝

深圳宝安鉴宝活动遇尴尬:九成藏品是赝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6-18
  进入6月,暑热阵阵。对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民间收藏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热潮接着一个热潮。5月的深圳文博会上,在宝立方举行的央视《寻宝》节目,给民间收藏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良好平台。紧接着,宝安区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开展,其中的免费鉴宝环节带来又一波民间藏宝热。收藏如今已成为许多百姓文化和经济投资的新热点,这个话题既关系经济价值也关乎社会价值。收藏热的背后隐藏着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规范和引导?

  现状:民间收藏品类多元化

  对于民间日益兴起的收藏热,宝安区收藏协会会长刘祥凤以数据来说明,“宝安区收藏协会成立4年多来,会员人数不断增加,从刚成立时的40多人,到现在已经发展到120人了,这还仅仅是注册了的,实际上潜藏的藏家还大有人在。这些藏家身份十分多元化,既有企业家、机关公务人员,也有外来务工人员等。”

  一位收藏陶瓷的资深藏家说,自己玩收藏已经20多年了,现在手上大概有100多件藏品,汉、唐、元、明、清多个朝代的藏品均有涉及。“有些资金比较雄厚的,收藏的传统古玩类比较多一些,其中不乏投资者。也有很多是像我一样的普通工薪阶层,出于喜爱走上收藏的道路,用的是买菜买车买楼的钱投身收藏,基本上是以藏为主。”

  民间藏家的队伍在不断扩大,收藏的品类范围也随着时代不断延伸。“我们按照历史传承将藏品大致分为青铜器、陶瓷、古字画、观赏石、宝玉石、 杂项六大类,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刘祥凤表示,除了传统的收藏品种外,宝安也有人收藏报纸宣传画、钟表、烟标、橄榄核雕等,甚至还有人收藏各个时期的手机。“这些都体现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多样性。”

  收藏热之下,藏品的价格也在不断升温。除了众所周知的翡翠、珠宝玉石等投资热点之外,一些较为“偏门”的藏品近年来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一位收藏橄榄核雕的藏家告诉笔者,自己玩橄榄核雕已经8年多了,在2009年的时候买一条谢才元雕刻的手链大概是800元至2000元,而现在已经到8000元至9000元了。从事红色报刊收藏20多年的傅清林也给笔者描述了一条价格上升曲线,“比如人民日报版的开国大典,两三年前藏品最多不超过5000元,现在大概在一两万元,而且关键是现在市场上基本上看不到。各地方城市解放的报纸在当地的收藏界也比较吃香,比如广州解放的报纸现在要3000元,5年之前200元就能买到。”

  傅清林认为,这一类红色收藏品的价格尽管不断攀升,但并不存在炒作的问题。“单个交易很麻烦,如果整体交易需要大量资金运作,在这一行有这样经济承受能力的比较少。而且收藏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虽然红色收藏并未成为投资高点,但是一些依靠造旧来获利的现象也屡屡出现,“特别是宣传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假的最多。用做旧的方式来做,地摊上卖就二三十元的价格。”对于这种红色收藏,刘祥凤强调应看到的是其历史价值。“其实所有的收藏都应该是这样,除了它的经济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其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价值。”

  问题:民间藏品鱼龙混杂

  赝品似乎是每个藏家都绕不开的沉重话题,尤以传统收藏为甚。

  “在这行看走眼很正常。”资深陶瓷藏家林先生从办公室拖出一件青花瓷器,“这就是我10年前花了5万元买到的,但是后来发现是赝品,只能认了,现在留着当个纪念。”他说,遇到赝品几乎是每个藏家必然经历的,但作为经常被人邀请对藏品进行鉴定的资深人士,他也遇到了很多“不正常”现象,“有一个藏家满满10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竟然没能找到一件真品。”

  刘祥凤每年都要参与组织宝安区文化遗产日的鉴宝活动,在这一天,来自公立博物馆及文物管理部门的专家,被邀请来给宝安的藏家们免费鉴宝,由此他也目睹了很多藏家的惨痛教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上午拿了一袋藏品来,没一件是真的;下午又拿了一袋来,也没有一件是真的。当时他就瘫在地上了。老人的女儿只好劝他说以后少买,买了的就当做是纪念品了。”刘祥凤说,这种事例并不鲜见,“在鉴宝活动中我们发现,90%以上的藏品为赝品。”

  “这虽然有眼力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心态问题。”谈起目前收藏界的种种误区,宝安区收藏协会副会长李毅感慨良多,“有些藏家‘照图寻宝’,听送货人说个故事,比照一下图册就认为是真东西;还有一些藏家有盲目性,喜欢追逐收藏热点,趋利性太强,总想着几百元钱就能‘捡漏’,但个人眼力又不足,对藏品吃不透,也不真正去考虑真假。”

  收藏热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中,不仅仅是盲目收藏致使赝品充斥,在一些缺乏公信力的收藏鉴定机构推波助澜下,欺诈活动也屡屡发生。在普通藏家“看走眼”的同时,一些所谓“专家”也“假作真时真亦假”。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专家是本身能力不够,看不出来;有些权威专家受利益驱使,花个两三千元钱就可以让他开个鉴定证书,把假的说成是真的。”

  “收藏的最终目的,除了经济价值之外,更要注重的是其社会价值。”宝安区文管所所长李景维认为,治理收藏乱象,一方面要加强鉴定工作的规范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民间组织引导民间收藏良性发展。他表示,宝安区民间收藏协会成立以来,经常举办一些沙龙活动,通过交流,一些藏友的鉴赏水平得到提升,“有些协会内资深人士业余时间比白天还忙,忙着免费帮忙鉴定。收藏协会可以说已经成为政府文化工作的好帮手。”

  倡导成立民间博物馆

  在傅清林的收藏圈子里,他和朋友们有时会聊到如何传承的话题,每每大家都深有同感,“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捐给大型图书馆或者博物馆是最好的出路,这些都是国家的财富。如果零散卖掉不值钱,整体转让又不现实。”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在收藏传承上,古代字画、玉器类型的传统藏品比较容易传承下来,但像观赏石、报纸、海报一类的下一代并不一定能接受。“一方面是从经济价值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也跟个人兴趣爱好有关。”该人士表示,传承断代在国外比较常见,“比如瓷器在海外数量比较大。有些外国人是 ‘中国通’,手里藏有中国的古陶瓷,但到了他的下一代就不一定有这方面的知识底蕴。这也导致现在很多国内收藏从业者在国外中国陶瓷集中地‘捡漏’。”

  相比如何传承,李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给自己的古玩藏品找一个能展览的地方。“收藏的目的,应该不是收到了就藏起来。私人藏品不能亮出来让大众欣赏品味,就失去了它的社会价值。”不过民间博物馆发展之路并非坦途。李毅坦言,开办私人博物馆,对普通藏家来说是有心无力,“现在各门类的藏家,家里藏品成堆,但要展示一次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主要的问题是个人的财力、名气、技术诸多要素都达不到。”

  李毅认为,博物馆的关键要素是藏品,藏家手上的藏品是现成的,只要某一门类藏品通过专业机构鉴定,认定达到一定的级别档次和数量的、体系完整的、有参观欣赏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可由政府扶持办成公益性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需要政府在资金上的扶持,馆舍资金、布展费用、日常管理费用等,按级别标准、按一定幅度比例加以补贴扶助;二是政策上的扶持;三是技术上的扶持,藏品的保护、管理、展览和安全防范,得有国家专业机构、公立博物馆业务技术上的指导和监督。” 柳 艳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