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低开高走成流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6-17]
【特点】
许多质量不错的艺术品,估价并不高,但是成交价却不低。这是什么现象?问及拍卖行,答曰:估价低不要紧,能拍高就可以了。原来对高端艺术品进行低估成了一种策略,目的就是引来更多人参与竞争。结果行情就呈现出了股市般的“低开高走”。
低估价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调低底价,确保成交;二是引人注意,加剧竞争。这种“估价低”的现象并非个例,在多家大拍卖行都有呈现。不过,这种低估价与“无底价”尚有差别,后者存在“噱头营销”,或者存在完全不能辨识质量能力,任市场决定;而价格低估完全是一种营销策略,一些封面作品价格低估,是出于对市场接受能力的试探,对更多人的参与起“诱惑”作用,关键是成功说服了卖家,调低底价,有利于艺术品的成交。
【亮点】
今年,各大拍卖公司对专场的组织倾入了更多智慧,如嘉德的老舍夫妇藏画,再如保利的小万柳堂藏扇,都属于精品专场。在市场行情未明前,推出此类名家的亮点收藏专场,无疑可起到画廊点睛作用。而首度推出的夜场——匡时夜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尤其是匡时的书法拍卖,更是火爆。
【流标】
今年有几件重点作品流标,这不能不算是个遗憾。有疑似估价过高的瓷器,有估价过高的地图,也有保证金过高的书画。总之,对这些未能上拍或者成交的艺术品,业内人士的解释都包含了“要价太高”因素,这似乎也证明着一个话题:调整期尚未离去,市场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因为今年流标的艺术品,若三年前上市,绝对都是亿元身家,而今年至今,一件过亿的作品都没有。
【峰谷】
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可以明显看到:市场的峰谷现象已经出现。即优秀人才、资本和关注度都集中到了几家大公司身上,带来的是征集和运作能力、超高人气,但这也仅限于几家具备全门类经营的综合拍卖行;更多的属于艰难维系生意的企业,即处于山谷中的拍卖行,有的属于先天发育不良,有的属于运营不佳或策略不善导致下坡,在资源垄断强弱明显的今天,市场的份额划分日益清晰,“强者更强”的局势可能发酵,最终导致中小拍卖公司、甚至原本在一线的拍卖行生计艰难,如果特点不明确,倒闭也有可能。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