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读瓷片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2-04
  要想对历代各窑口的瓷器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就要想办法拓展自己的视野,单单翻图录、走博物馆、到市场上看真真假假的完整器是远远不够的。完整的历代真品毕竟十分有限,如是名瓷,倾家荡产也换不回几件,何况即便让你遇上了,由于事先没有做功课,谁知是真是假;赝品则只有在与真品的对比中才有反向坐标的意义。所以,惟一的办法就是设法多看各类瓷片,特别是完整器极少见到的一类。这些年全国各地到处搞基建,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报刊上也常见到谁谁捡了多少什么什么窑瓷片一类的介绍。偏偏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即便挖地三尺,也很难找到一块清代以前的。好在建立于现代交通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可以使人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这些年瓷贩们不辞辛苦背来各地历代名窑的残遗,为本地的同好们安排下一堂堂免费的识瓷自修课。当然,作为回报,我偶尔也买几片。
  细读一片片来自天南地北的古瓷片,确实令人大开眼界,大大弥补了自己原来所学的不足,有的则深化了对一类瓷种的认识,有的修正了原有的一些成见,甚至有了资料中从未提到的重要发现。如曾发现一块前所未见的用玳瑁釉上那种黄彩书写文字的吉州窑元代黑釉碗残片。汝窑,过去就是国内顶尖的专家,亲自上过手的也就那么可数的几件,而近一年里我居然陆陆续续细细观摩了上百片。过瘾。景德镇元青花,国内可以见到的完整器也不到两百件,而单单一种高足杯的残器,我遇见的就有几十个。
  为了锻炼自己对景德镇元青花的细微分辨能力,我曾经对市场上出现的每一片元青花瓷片都进行仔细目测,结果发现,情况远比书本上介绍的复杂。就青花呈色而言,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片完全相同,但是这种不同又是建立在某一个共同点之上,互相不同于后来的同类;釉的差异也比较明显非常凑巧,最近毕克官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中也谈到景德镇的青花瓷片,“发现其釉色没有一片是相同的”,确为真知,从青到白,从乳浊到透明,从枢府釉、青白釉一直到几乎与现代瓷相近似的透明薄釉;有的有开片,老气横秋,有的则火气未脱,谁见了都以为是新瓷;有的枯暗,显然是火候不足,有的则宛如美玉;只有胎的一致性相对较强,但也并非千篇一律,细白的程度因瓷而异;窑红也是有的近于褐色,有的浅淡,有的则全无踪影。工艺方面也十分“混乱”,绝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比如一般认为“东南亚型”的一类小型元青花工艺较“伊斯兰型”的工艺粗率,青花用国产料,但我见到的一只花口小杯残件,做工精细雅致,胎土细白,釉色清润,青花明丽鲜艳,按原有说法应该是所谓的“进口料”,却不见任何铁斑,画风又十分写意,显然是民用器。再如高足杯的高足,有的饰一道凸起的弦纹,有的饰两道,有的三道,还有的四道(近日又见五道),也有的不加装饰;有的在弦纹中阴吃一刀,有的没有;有的足缘外展,显得很宽,有的笔直到底,足根较窄。但又万变不离其宗,那种自由洒脱、拙中寓巧的风格,是其它瓷种所见不到的,更使后世赝品无法逼真模仿。
  其它种类的古瓷同样存在或多或少的类似情况。假如不读瓷片,要想在短时间内对各类古瓷有较细致的认识,几乎不可能。 中国文物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