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180件展品展现长春变迁史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5-23
  22日15时,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广播电视台承办,本报等单位协办的“发现长春——民间创作艺术作品展”将在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开展。 本次展览旨在展示长春城市历史,弘扬城市精神,推动“东北亚文化名城”建设,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家乡的热情。本次展览共征集到628件作品,最终40余位民间作者的180件作品进入展览,展期暂定1个月到3个月,市民可免费参观。

  昨日,记者提前为市民“探班”,走进展厅打探布展情况。在现场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流年碎影”,主要反映解放前老长春的屈辱与贫穷;第二部分为“春城新风”,以长春的雅号汽车城、电影城、文化城、森林城、雕塑城等为着眼点,展示解放后长春发展的新风貌。通过对比,参观的市民将感受到长春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

  浮雕纸刻《清明上河图》布展耗时两小时

  记者走进展厅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姜世闻老师创作的浮雕纸刻作画工艺作品《清明上河图》。据了解,这件作品是在所有展品中创作耗时最长,是姜世闻用了11年时间雕刻而成的。该作品是在0.3mm厚的纸上雕刻而成,立体感很强,并呈现出自然色差之美。该作品拥有国家专利证书,独创性与高难度可谓令人惊叹。

  布展工作人员说:“这件纸雕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在布展的时候,耗时最长,也是最费力的一个。为了更好地把它展示给参观者,我们花了大约2个小时才把它布置好。它原来是以卷轴形式保存的。为了更好地保护作者的辛勤成果,我们小心翼翼地展开画卷,轻拿轻放,严格按照文化保护的标准规范来布置这幅作品。当然,在整个布展过程中,我们会做到尊重每一件作品。”

  表现伪满建筑的作品与真实照片相映照

  在展厅中间,记者看到了73岁退休机械设计工程师刘泽贤创作的40幅表现长春伪满时期建筑的钢笔画。这些作品线条生动,画面栩栩如生。布展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为了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的设计人员从大量的历史照片中选择了与这些钢笔画相对应的伪满时期的照片。这样既生动,也方便参观者对比和观赏。通过对比,不仅能够让参观者体会到作者创作的精湛功力,而且对参观者加深长春伪满遗址——警示性文化遗产的认识,提升其保护意识。”

  最值得一提的是,刘泽贤所创作的“伪满皇宫博物院鸟瞰图”堪称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布展工作人员说:“这幅画从初稿到定稿共耗时两个多月时间,是我们发现的唯一一幅用全景展示了伪满皇宫整体面貌的作品。”

  易碎展品在布展和展出中均派专人看护

  作者在现场还看到15枚反映长春历代称谓的印章。布展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几个印章是作者历经大量考证、石料选择、作品构思与雕刻实施才创作出来的,很有特色。为了更好地体现展品的特色,我们对作品展示做了一个精心的设计——将印章与印尼一一对应,给参观者一个方便又直观的展示效果。

  采访中,记者被一组建筑模型吸引住了。走近一看,上面标注的是“长春市老火车站,旁边还有沙俄总领事馆”。工作人员说:“像‘长春市老火车站’这样造型和结构都十分精细、且材质易碎的展品,我们在布置和展览过程中,都会派专人来看护。为了展示展品最好的一面,我们注重每个细节,并且在每个环节上都做到了最佳的保护。” 据介绍,此次展览还将展示最新创作的“地质宫”模型。

  按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要求精心布展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布展时,每件展品都带有一个小标签,标签的内容很细,目的是为了方便布置人员查找、协调每件展品摆放的方式、顺序和位置,提高工作效率,也避免给展品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另外,布展完成后,所有展品旁边都会附有说明文字、图片、作者简介等,为参观者带来了方便。

  布展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布展之前,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要求,把所有的作品都存放在文物库里;在布展中,也是根据相关要求操作,轻拿轻放,保证所有展品的易损部件不掉落、不破损,真正地把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价值原原本本地展示给观众。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