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深圳文博会加强海外推广 助推文化产品市场化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5-16
  自2004年开始,每年一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已举办8届,累计成交额超过64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超过735亿元。深圳文博会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海内外参展团带来的文化产品也逐渐走上市场化道路。

  主办方表示,近年来文博会加大了海外推广的力度。从第八届开始,文博会改变过去“广撒网”的海外推介模式,在欧洲地区的招商强调针对性,与海外代理商合作,制订欧洲企业参与文博会的市场分析和报告;在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开设“海外直通车”,搭建中外客商贸易沟通桥梁。

  文博会也逐渐成为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助推器。主办方称,文博会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和投融资功能,突出“交易为王”原则,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特色优质文化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即将开幕的第九届文博会将更加注重‘文化贸易’,重点选择市场前景好,产业化程度高,能够促成交易的内容参展”。

  在助推文化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中,广东肇庆白石村的故事颇具代表性。白石村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村庄,村民世代以制砚为业。4年前,白石村带着能工巧匠们制作的精美端砚作品初次亮相文博会,原本只想给产品找销路,却找到一个4.5亿元的大项目。

  古老的端砚文化与品牌魅力吸引了有意进军文化产业的深圳企业--德业基集团,该集团出资与白石村合作,打造一个集文化交易、艺术交流、旅游观光、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端砚文化村”。如今“端砚文化村”的建设初现规模,每年都出现在文博会上,为项目不断招揽合作伙伴。

  唐卡、藏毯、堆绣、盘绣、皮绣……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青海文化产品在历届文博会上人气都颇高。在第七届文博会上,青海30家文化企业带来2000多种工艺美术精品,现场订单额达130万元,其中黄河石艺画和撒拉族刺绣短短3天销售一空,昆仑墨玉作品《龙腾三江源》订货价高达31.56万元,创下单件销售价格最高纪录。

  市场交易活跃频繁,也让“眼尖”的企业从中发现了商机,看准文化产品市场潜力的企业抛出橄榄枝寻求合作,并与参展企业共同开发更多符合市场化需求的文化产品。浙江吴镇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就在第八届文博会上吸引了12家企业签约入驻,签约项目金额达7.5亿元。(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