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物局举办纪念张伯驹诞辰115周年座谈会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5-02]
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应妮)文化部、国家文物局28日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近代著名爱国人士和书画收藏鉴赏家张伯驹诞辰115周年。
张伯驹先生(1898-1982)生于官宦世家,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他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建国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顾问,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第一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张伯驹先生自年轻时起,为避免珍贵文物外流,和夫人潘素斥巨资购藏大量书画文物珍品。他所收藏的书画作品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在他的藏品中,有我国传世书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迹晋代陆机《平复帖》,传世最早的卷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此外还有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宋代黄庭坚《诸上座帖》、宋徽宗《雪江归棹图》等,都是在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重要文物。为购藏这些书画珍品,张伯驹、潘素夫妇不惜代价,甚至置性命于不顾。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自己斥巨资购藏并历尽艰辛,甚至不惜用生命保护的法书名画,张伯驹先生并不视为一己所有,而是看作全民族的文化遗产。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张伯驹先生夫妇陆续将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名迹100余件捐献给国家。目前张伯驹潘素夫妇捐赠的书画珍品主要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吉林省博物院。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讲话中回顾了张伯驹先生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指出,纪念张伯驹先生,要保护、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弘扬张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学习张先生的磊落胸襟和高尚品格。他强调,广大文化工作者要继承老一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珍惜时代提供的难得机遇,坚守文化追求,牢记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奉献自己的才华与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建院88年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在原有基础上得以不断充实,与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他们或无私捐赠文物,或提供信息和渠道,居中联络,玉成其事,这其中就包括了张伯驹先生及夫人潘素女士。故宫博物院共计收藏有张伯驹先生《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游春图》、《张好好诗》和《道服赞》等都是故宫博物院当时有意收购,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入藏的。它们最终能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为中华民族所共享,张伯驹先生居功至伟。
张伯驹潘素女儿张传綵女士在回忆父亲时几度哽咽落泪。她表示父亲对中华民族有大爱,不论身处哪个时代何种境遇,都挚爱这片热土。“他的一生都是值得后人仰望学习的”。(完)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