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白帝城要变水中岛世人关注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1-16
  《重庆经济报》消息:隔江相望的夔门摩崖石刻搬迁工地整日机声轰鸣,而白帝城似乎还不知它的未来,它的命运令世人关注
  本报奉节专电 特派记者魏迟 游兵
  二期移民蓄水进入倒计时,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白帝城将逐步走向另外一种生存状态

  铁锁横江成往事
  秋冬时节,白帝城下的草堂河已失去往日的气势,滔滔洪流变成涓涓细水,从厚达数米的沙滩缝隙中寂寞地流过。
  汇入长江处,有一大石盘,在江水中时隐时现,两个硕大的石窝木然地仰视着天空。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铁锁关”遗迹。
  当地一老人告诉记者,瞿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只要有一索横江,便可将渝东咽喉严密封锁。南宋大将徐宗武正是瞄准了这一点,于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造七条拦江锁,长二百七十七丈五尺,五千一十股,在大石盘上打下两根铁柱,各六尺七寸,封锁江面,阻住夔关,抗拒元兵。后虽兵败,但这一被时人谓之“笨办法”的办法却也留下悲壮一页,供后人凭吊。
  但在1997年,两根铁柱被一行轮撞断。白帝城文管所便将这近千年古物移到赤甲南坡,照原样立在一巨石之上。由于失去江水磅礴的拍打,陆上铁柱显出了它的孤独。不过,它最终未永远折“柱”沉沙,与河床为伴。
  古炮台独自抗敌
  在距白帝城不远处的赤甲山上,矗立着巍巍赤甲楼,依山附势,卧坡而上。在横脚,西尊古炮直视着瞿塘峡的下游,威风地蹲在垛口上。   它就是从清代延续至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古炮台。映入人们眼帘的并非当时守关兵将所用大炮之真身,而系仿制。不过,它要留存的并不是重达1吨多的厚铁,而是想留存一段历史和一结历史的价值。
  三峡工程结束后,白帝索桥将要沉入水中,白帝山与赤甲山虽然伸手可及,但毕竟为江水所阻,游人将通过何种方式攀登赤甲山,尚存疑问,古炮台会在烟雨中独自述说艰难的抗敌史。
  红叶不是无情物,映照峡江古炮台,它是人间绝景,也许,到那时候,定会成夔门险胜。
  雄关难现平湖时
  “夔门天下雄”,国人尽知。然而,夔门雄关与白帝城人文山川相得益彰的佳配在二期移民蓄水后是否能再现?来自山西的张国胜昨日急切地问记者。
  据奉节有关专家介绍,夔门雄,雄在山势高峻,峡江急湍;夔门壮,壮在峰峦连绵,绝壁压江。奉节大爆破不得不迫使人们展望和勾勒平湖出现之后“夔门雄关尚在否?”这一现实问题。由于湖水较为平静,水位涨至半壁,奔腾江流化为止水,夔门雄气可能被减去几分,就像一个挥舞着木棒的大汉突然间被捆住手脚。到时,夔门与白帝城反倒可能变成一对侠客与淑女之间的凝望。
  白帝城四面环水
  现在的白帝城规模宏大,一面倚山,三面环水,背靠高峡,前俯大江,距奉节老县城东8公里,信历代拓建而成。
  现在,白帝城海拔245米,占地近百亩,年接待游人20余万。除白帝城淹没区内的文物古迹需迁走外,大部仍留于白帝山上,仍然十分完整。
  这对保护白帝碑刻十分重要和幸运。特别是东碑林,十分珍贵。其中《凤凰碑》用极细腻的线条,刻画了号称“鸟中之王”的凤凰、“花中之王”的牡丹、“树中之王”的梧桐。又称“三王碑”。
  白帝城胜景还有明殿、武侯祠、观景亭、望江楼等。另赤甲古象馆,风箱峡悬棺让人痴迷,走过时空隧道,步入一个距人类十分悠远的年代。
  水位抬高后,白帝城四面临水,宛如湖中宝鉴,亦如水中仙子,光彩照人,那时的白帝城真正成为一块净土,不再喧嚣,不再有煤码头困扰。驾着一叶轻舟,划破湖水,张开双手,一手招历史之兴衰,一手掬自然之神秀,不亦乐乎!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