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开六项考古重大发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1-16]
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记者陈娉舒) 参与“中国考古新发现学术报告会”的人们,过足了一天的“‘考古发现’瘾”———我国考古专家今天争相献上各类考古发现“大菜”,第一次成规模向社会展示了一批国内考古重大发现。
今天学术报告会所推介的6项考古发现,代表了近年来中国考古工作的最高成就。
这6项考古发现是:青海民和喇家史前遗址的发掘;河南偃师商城商代早期王室祭祀遗址的发掘;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发掘;陕西秦始皇帝陵园的考古新发现;贵州赫章可乐夜郎时期墓葬;浙江杭州雷锋塔地宫的发掘。
来自各地的考古界专家,以直观形象的幻灯图片解说,对这些考古发现进行了详尽的“麻雀解剖”。“这6项成果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类文明史发展特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白云翔研究员对本报记者说。
白研究员透露,仅2001年一年,全国就有4000多个考古工地同时作业,其中3000家配合基本建设进行,其余1000余家是纯粹的学术性发掘。
据他介绍,我国考古工作逐步呈现三方面发展特点:一,不是单纯地为发现而发现,而是更加注重学术意义;二,考古学和自然科学手段结合得更为紧密;三,从发掘伊始就注重保护,为日后的公开展示做足前期维护工作。白云翔研究员等一批专家还认为,考古界不应该“关起门”来考古,而应该努力走近公众,这样,考古工作才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考古工作者已越来越感觉到向社会及时推介考古发现、考古新知的重要性。
据悉,从今年开始,考古界将每年起码举办一次以上的学术报告会,并将一些重大成果向公众展示、解说,让更多人及时了解我国考古的最新进展。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