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成文化产品市场化助推器 "成交大户"谈感受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4-28]
从首届的356.86亿元到上一届的1432.90亿元,8年来,文博会的成交额已经翻了3倍多。借助文博会的平台,很多参展团带来的文化产品、项目成为“识货之士”争抢的“香饽饽”,现场签下订单或达成合作意向,活跃的交易行为为文化市场的繁荣注入活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新一届文博会开展前夕,记者采访了历届文博会上的部分“成交大户”。
浙江:多个展品被抢购一空
“文博会现场的火爆让我们的参展商备受鼓舞。”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刘凡力表示,连续多年参展的浙江省代表团,在文博会上完成多项交易,成交额逐年上升,展会的良好反应给了参展商很大的动力。他举例说,2008年,首次参展的浙江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文博会,现场主要以文化产品展示为主,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带来的文化产品广受好评,销售订单达3000多万元。有好几个产品被抢购一空,甚至有市民、企业要求参展商回到浙江后把产品寄回深圳。有的产品价格不菲,比如新昌的二胡,售价15万元一把,原以为无人问津,没想到很快被抢购一空,这极大地鼓舞了参展商们。
第七届文博会上,作为我国木雕工艺重要集散地的东阳木雕城带来的数百份木雕城画册和折页被参观者抢了个精光,成交额达20多万元,不少参展商现场还收获了订单。第八届文博会,东阳木雕城特别挑出7名工艺美术大师组团参展,现场成交80多万元,签订订单200多万元。
活跃的市场交易行为,使一些“眼尖”的企业从中发现了商机。不少看准产品市场潜力的企业抛来橄榄枝寻求合作,最终与参展企业“牵手”合作,携手共同开发更优秀的文化产品。第八届文博会上,12家企业签约入驻的浙江吴镇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涉及金额达7.5亿元。
青海:参展作品价格破纪录
唐卡、藏毯、泥塑、堆绣、盘绣、皮绣、囊谦黑陶……每年的文博会现场,青海展区前总是人气很高,参展商带来的品种丰富的工艺美术精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身着民族服饰的“非遗”传承人也会到场助兴,现场表演各种民族文化技艺。
许多经历了时光淘汰的民族文化精品,正试图通过文博会这个平台重新焕发青春。“文博会使这些产品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既实现了交易,又寻觅到了能进一步挖掘产品价值的合作伙伴。”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文化产业处处长康海民举例说,第六届文博会,该省一家唐蕃手工艺产品进出口公司现场获得一个“大单”,与一家企业达成投资5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的合作意向。第七届文博会,30家文化企业带来的2000多种工艺美术精品深受欢迎,现场订单总额达130万元;其中,黄河石艺画和撒拉族刺绣短短3天就销售一空;由西宁市城北海龙雕艺研发院创作的昆仑墨玉作品《龙腾三江源》被买家预订,订货价格达315600元,创下单件销售价格最高纪录;加上其它领域的交易,青海在该届文博会上销售额达280万余元,另达成签约意向50多万元。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