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钧窑考古获得重大发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1-14]
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河南的一项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瓷生产起始年代初步推断为北宋晚期到金代时期;首次发现的土洞式长形分室式窑炉,填补了中国北方地区烧瓷窑炉发展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钧窑瓷器是中国北方地区宋元时期最重要的瓷器产品,明代以后的文献将其列为宋代五大名窑,历来为古陶瓷研究者和爱好者们所关注。3个月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与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河南省禹州市钧窑遗址进行发掘。
在对禹州市神垕镇西南部的4座古代窑址的发掘中,清理出不同时代的窑炉遗迹8座,石砌澄泥池3座。出土了大批瓷器残件和窑具,总数达数十万片,其中完整或可复原器物数千件,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考古工作者研究后认为,从北宋晚期到金代时期钧瓷已经产生,主要生产小件器物,但制作精良,釉层较薄,部分产品还采用了“裹足支烧”的方法。考古工作者在器物底部发现了细小的支钉痕迹,这种工艺与北宋晚期北方地区诸多窑场流行的生产工艺相同。
发掘中发现的一座相对完整的土洞式长形分室式窑炉,填补了北方地区烧瓷窑炉发展史上的一项空白。专家认为,此窑在利用热功原理上科学合理,同时通过对窑炉的火膛、烟道等部位的考察可以初步认定在北方地区已普遍采用煤为燃料的元代,钧窑当时仍以烧柴为主。 新华社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