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2013全国中青年山水画邀请展”在京开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4-02
2013年3月30日,“2013全国中青年山水画邀请展”在炎黄艺术馆揭幕。此次展览,邀请了在京的崔晓东、范扬、刘进安、赵卫、陈平、何加林等40多位画家共同展示了他们近期创作的近200幅作品。

这个展览使我们看到这些作者立足传统的用笔施墨,强调笔致情结和墨彰五蕴,使人们从笔墨造化中体味出丘壑的变化,体味出草木林泉各异的神韵,感受他们精神上各自的独立性,一种在阅读后能引起人们心灵中对山水画产生的新感动,这些都和传统绘画拉开了不小的距离,而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一种新创造和新传统。

当代中国山水画现状的形成,是与它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处境的相互交汇、相互冲撞、进而达到融合所形成的结果。从历史渊源方面看,在古典时期,中国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表现手法和精神内涵,譬如在表现手法上讲究以“气”为本体,如书法 “以气运腕” 的手法植入绘画造型手法等。而在精神境界方面则强调“天人合一” 的状态、讲究心灵上的自由抒发等。应当说,立足传统文化,立足传统笔墨,作为一种文化表征,它的确浓缩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体现了一种中国哲学思想话语不断升腾的过程。作为文化历史的积淀,中国画的历史遗产直到今天,仍然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起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的传统绘画乃至中国文化领域,存在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不断有人否定我们的前辈所创造的东西,这种否定有什么样的作用?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想让我们的瞧不起自己的文化传统。而我们在这种对传统文化有着颠覆性的话语环境中,依靠我们的信念,顽强地去坚守着中国画学乃至中国文化的传统。我们也坚信,无论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也不可能阻止中国画在当代的进步和发展。于是,中国画不仅体面地、悠悠自在地存在着,而且在我们的手中,在体裁、题材、创作方法、乃至于意境上都得以长足的发展。不论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多少的弊端,有多少的不合时宜,作为中国人、作为一个从事中国绘画的人,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艺术精神决定了我们不会忘记中国的传统。尤其是在现代人的解构与建构的大文化背景之下,更使我们知道了对传统所要予以的深度尊重。其实,我们也不会仅仅停留在传统价值的坐标上,而是在做着必要的延伸和跨越工作。

前贤提出过“以形媚道”的思想观,今我们首倡“以神媚道”,何者?皆为我们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之切实体会,之所思所想。宗炳所谓圣人含道暎物,即以道映照万物方能显万物大美,能存万物而显形体之总美者山水一画,能使万物争先活跃于一纸,综之于笔者腕下,当以万物不足以适我心造应用而挠心。若得以以神媚道,以含道之神秉笔驱发之,无可谓道,无所谓神,不媚形,不媚道,即无争先宠后之心,何须卧游,不言澄怀,但得独运之神工,道亦得,神而存焉。诚如老子之“神得一以灵”,可谓含道之神更宜乎在山水画中焕发,而以静心出之者,足当乎贤者。庄子之大美不言,即可在无为的状态下致之。

应当讲,“2013全国中青年山水画邀请展”展览参展的作者,无疑都是既尊重传统,又立足于焕发当代精神的。他们是具有较高技法水平和正确评判能力的画者,他们以各自的评判原则和立场,独具个性的创作方法,表达着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努力追求着适于自我的创作状态和意趣的完善。

我们没有必要运用任何的一种审美方法和创作原则去要求他们,只有以某种适合自己场景或心境的需求或满足,与他们一起去圆中国山水画的理想美梦,通会之际,才能体会到他们各自的理想中是什么样的一种艺术境界,传承和飞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中国艺术精神。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