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青奥会雕塑获奖作品被指抄袭 作者称两者差别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3-26
  3月23日,现代快报记者从青奥组委会获悉,南京将在青奥体育场馆、窗口地带及青奥主要道路沿线,设置一组组体育雕塑。日前,作品征集大赛已经评选出10件获奖作品,3月23日开始公示,请市民“把关”(现代快报3月24日A17版报道)。昨天下午,市民张先生拨打快报热线96060,称获奖作品中得分最高的“自行车—奥林匹克”作品,他在北京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中曾经看见过。

  现代快报记者 陈志佳

  市民担心抄袭作品获奖贻笑大方

  昨天下午,张先生看了现代快报登出的照片后,想起了几年前去北京游玩时看见的一组雕塑,他告诉记者,“这个‘自行车—奥林匹克’作品,我之前在北京见过,是2008北京奥运会时的获奖作品。如果是作者抄袭了北京的作品,然后青奥组委会还把它作为获奖作品,那就闹笑话了,毕竟,青奥会对南京人来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好机会。”

  随后,记者联系了青奥组委会文化教育部处长郭双庆,她听了这件事后表示,市民多虑了。郭双庆说:“现在的获奖作品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获奖作品,都出自同一个作者,我们在征集作品之初,就考虑到了市民们担心的问题,所以协议要求作者对作品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至于之前有没有获奖,或是有没有曾经公开发表过,并不是关键。”

  作者阐释创作初衷,称两者差别大

  据了解,这两个作品都是出自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李东江之手,现代快报记者在李东江的个人简介中发现,他的作品基本都和自行车相关,其中既有较为具象的,也有类似“自行车—奥林匹克”这样较为抽象的。

  昨天,李东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我从1999年开始,就着手研究有关自行车的雕塑,我认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和自行车息息相关,因此才更关注这种题材。”

  在谈到两个获奖作品较为相似时,李东江表示,从市民的角度看,也许两个作品很像,但从他创作时的考虑看,它们两个很不一样,李东江说:“北京奥运的作品主要体现的是五环,而南京青奥的作品更多考虑的是人和运动的结合,因此我将原有作品进行了拉伸,刻意模糊五环的概念。”

  除此以外,李东江还表示,南京青奥的作品,在人身和人头上,也做了较大的改动,他说:“人的头部变圆,人身变宽,使得人的形象更为丰满,这样的作品也更能够被大众接受。雕塑作品,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雕塑本身,而应该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内涵。”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