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的文化馆啥模样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1-11]
“7年前,这个院子里的3座楼都是没有的,甚至我的办公室里的每一样东西也都是这7年间添置的。”在2002年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魏荣苏在上海静安区文化馆三楼他的办公室这样告诉记者。他当这个上海市特级文化馆的馆长已经20多年了。7年来,这个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上海乃至全国同行业都有相当的影响。究其原因,魏荣苏毫不迟疑地把它归结于当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后带来的大发展的机遇。近几个月,再过两年就要退休的魏馆长又像7年前那样兴奋了——因为中国入了“世”。魏荣苏感觉又一次机遇来了。
2001年12月25日,一个名为“2001上海静安群文论坛”的会议在静安区文化馆召开。参加会议的20余位馆长所在的文化馆是全国近3000个文化馆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佼佼者。虽然不是政府部门组织的,但这个群文系统的“民间峰会”的议题重大而令人关切:群众文化工作在“入世”后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他们的讨论甚至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群众文化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2001上海静安群文论坛发言详见本期第三版)。
文化馆收费营利是权宜之计吗
这个问题在以前本不存在,因为最初的文化馆是不依靠收费营利来生存的,依靠行政拨款开展义务性的活动是其惟一的工作。20多年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一些文化馆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开始面向市场,开展了一些经营性活动,并用从市场中获取的利润补充文化馆公益性事业经费的不足。许多文化馆就是这样一步步壮大起来的。但同时,关于这种“以文补文”方式与文化馆的公益性质是否矛盾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这种争论不仅使许多文化馆在谋求发展的时候心存疑虑,也阻碍了一些比较早开始投入市场经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文化馆把自身的市场部分做大做强,所以有人评价文化馆是“起大早,赶晚集”。20多年过去了,与广电、出版等行业相比,文化馆的文化产业发展仍属轻量级,既缺乏产业的含量,更缺乏高新技术的含量,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另一方面,部分文化馆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忽视了文化馆公益性的特点,畸形膨胀,牺牲大量业务用房用于出租,文化馆几乎成了“商业馆”随着中国“入世”,群文界人士更感形势紧迫,认为如何处理文化馆内部公益性和经营性关系的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已十分迫切。
重庆沙坪坝文化馆曾领文化馆改革风气之先,目前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该馆馆长黄吉林认为,公益性是文化馆的本质特征,“入世”后必须始终坚持这一点。为此,必须加大对公益性文化载体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投入,而这些投入资金仅靠国家拨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自身文化产业的积累。天津和平文化宫主任寇援则认为,随着文化馆公益性的进一步明确,国家的投入必然会不断加大,在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期后,文化馆收费营利的时代最终会结束。而宁波海曙区文化馆馆长王燕芬认为,传统观念把文化馆的文化产业与文化馆的公益性对立起来,认为文化馆是国办文化单位,经费是靠国家投入的,所以文化馆的所有项目、所有服务都应该是无偿的。这种观念恰恰忽视了一点:政府投入不等于公益性,如医院、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的经费都靠国家投入,但他们也收费。只要文化馆的文化产业项目收费是微利的,是大多数消费者可以承受的,就无悖于文化馆的公益性。
艰难的现状经得起外界强大冲击吗
文化馆站现状的艰难已经是个老话题了。
“九五”期间全国文化经费虽比“八五”期间有较大增长,但除北京、上海外,各地对文化的投入增幅,均低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幅度。而在“九五”期间的文化经费中,与公共图书馆和艺术表演团体相比,群众文化分得的又是最少的。许多文化馆、文化站经费难以保证,不少文化站沦为“空壳”。如福建省福州市就有1/5的文化站成了有名无家的“空壳”,濒临解体。在贵州省黔南州235个乡镇中,仅有文化站48个。一些地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大有沦为“表格化”的趋势。在这种状态下,自顾尚且不暇,又如何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呢?
参加这次论坛的馆长们都认为,文化馆站除了自身积极改革谋求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国家的扶持。去年11月的全国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今后4年国家将每年安排1亿元补助投资,用于新建县级图书馆282个、文化馆338个,改建、扩建300平方米以下的县级图书馆176个、文化馆163个,确保“十五”期间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这个措施无疑为“入世”后的群文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未来的群文工作要变模样
对于“入世”后的我国群众文化工作,与会者也做了一番描述:
其一,文化馆的经营性部分将分离出来,单独按照市场规则运作。
这也许是最终解决文化馆内部矛盾的一个方法。上海浦东新区文艺指导中心主任屠天恩认为,把经营性剥离出来,实行“体外循环”,不仅保证了文化馆公益性工作的完整和稳定,还能让经营性活动完全进入市场,做强做大。魏荣苏认为发展特色文化产品是文化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其二,文化馆的公益性部分将不断扩大。
大连中山区文化馆馆长吴焕茹介绍说,中山区文化馆近年来在大幅度改革和文化产业取得很大积累后,在公益性活动和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很大。未来几年,投入还将继续增大。在沙坪坝文化馆、静安区文化馆等,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其三,互联网将对群文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江苏海安文化馆馆长崔世莹说,海安文化馆和附近区县文化馆通过网络了解各自的活动内容,然后进行交流,大大丰富了当地的群众文化。北京群艺馆馆长张莞尔介绍了互联网对群文工作的意义,并公布了该馆的网址,希望大家都能来“看一看”。
中国文化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