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简帛《老子》古本出版 学术意义重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2-26]
经过四年整理编辑,《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卷)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问世。学者指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简帛《老子》古本出版问世,学术意义和文化价值重大。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被誉为继“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它2009年从海外回归入藏北京大学,其中包括3300多枚竹简,基本涵盖了《汉书·艺文志》所划分的“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门类。学界普遍认为,西汉竹书是继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对于中国上古历史、思想、文化、科技、书法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随后,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组织校内外十几位专家学者,承担了西汉竹书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西汉竹书中发现了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简帛《老子》古本。据统计,竹书《老子》现存竹简221枚,5300余字,其残缺部分仅60余字。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8种出土和传世的《老子》版本,其中包括著名的“郭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敦煌本”、“传世本”,等等。学界指出,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形态介于帛书本与传世本之间,是一个处于“定型”阶段的完整而精善的《老子》古本。
承担《老子卷》整理工作的北京大学副教授韩巍称,西汉竹书中的汉简《老子》包括完整竹简176枚,残断竹简105枚。经过拼缀,共有完整及接近完整的竹简221枚,残简10枚,另有两枚完整竹简遗失。
此外,在竹书《老子》两枚竹简的背面写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篇题,这是《老子》书名在出土简帛中的首次发现,也印证了有关《老子》称“经”的文献记载。
据悉,《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自2012年底开始逐卷陆续出版,全书分为七卷。此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卷)图版内容非常丰富,首次收录竹简背面划痕示意图,还附有简册照片的完整复原图拉页,使读者能一窥竹书《老子》全貌。
学者们在整理研究过程中,根据西汉竹书的文字内容和书法特征来界定其年代,结果发现,西汉竹书中未见汉武帝以后的年号,仅在一枚数术类竹简上发现有“孝景元年”纪年。
据介绍,西汉竹书的书法已近于成熟的“汉代隶书”,晚于汉武帝早期的“银雀山汉墓”竹简,但早于汉宣帝时期的“定州八角廊汉墓”。由此,学者推测西汉竹书的抄写年代应主要在汉武帝后期,下限不晚于宣帝。
专家学者还综合多种因素进行推测,北大西汉竹书的原主人应与阜阳双古堆汉简、定州八角廊汉简的墓主人身份接近,有可能属于汉代的王侯一级。因此,西汉竹书的内容也反映出西汉中期社会上层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意趣。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