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北大竹简"《老子卷》首发 系迄今最完整古本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2-25
  上海2月23日电 (记者 邹瑞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卷23日在上海举行首发仪式,十多位业内权威学者与会。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介绍说,俗称“北大简”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北京大学于2009年初接受捐赠而从海外抢救回归的,共有3300多枚竹简,抄写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竹书内容全都属于古代典籍,包括近二十种文献,基本涵盖了《汉书·艺文志》所划分的“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门类。

  这批西汉竹书是继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对于中国上古历史、思想、文化、科技、书法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该卷《老子》的整理者、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韩巍介绍说,《老子》是“北大汉简”中保存最为完整,且篇幅较大的一种古书,也是从地下出土的第四个简帛《老子》古本。现存竹简221枚,5300余字,其残缺部分仅60余字,是保存最为完整的简帛《老子》古本。在竹书《老子》两枚竹简的背面写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篇题,这是《老子》书名在出土简帛中的首次发现,也印证了有关《老子》称“经”的文献记载。

  韩巍说,该卷《老子》保存了完整的篇章结构,共分77章,与传世81章本《老子》不同,为探讨古本《老子》分章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不仅对《老子》一书的校勘很有帮助,也使学界对《老子》一书产生、发展、定型的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北大简”整理中还首次发现简背划痕现象,划痕全部位于竹简背面上部,学界推测这应是竹简编联成册时,为防止散乱而有意留下的标记,书写前在竹片原材料上划下弧形圆周,再裁开,编连时,划痕可作为简序复原的参考。目前已确认包山楚简和上博楚简都存在类似的墨线和划痕,这对了解汉代简书制作很有价值。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一、三、四卷将于明年下半年陆续出版,其中还有大量极有价值的文献,如《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录,久已失佚的《周驯》。该书的发现,不仅是文献学上的重大收获,更是文化史、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可与《管子》、《太公书》等互参,追本溯源,还原先秦道家的原初面目,以利加深对老庄等著作的认识。

  此外,竹书中还发现了“秦氏方”的篇名,专家猜测“秦氏”有可能就是战国时的神医扁鹊(姓秦名越人),说明这批医方可能是从古代流传的名医验方中选编而成。这是继马王堆汉墓古医书之后最为丰富的一批出土中医文献,将会大大推助中医文献和中医学史的研究。(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