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公布首批藏品目录背后:让博物馆藏品直面公众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1-18]
点开故宫官方网站国宝浏览的导引页,一幅中国传统书房的画面映入眼帘,多宝阁内及书桌上的陈列摆设均代表着一种器物总类,玉器、珠宝、书画等都可以一一点击进行浏览。日前,故宫博物院在官方网站公布首批66万余件藏品目录,由于这在国内大型综合博物馆中尚属首次,这份公开的馆藏目录受到极大关注。
2012年7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就向媒体透露,正在编制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将于2013年初向社会公布,以充分发挥故宫博物院服务社会的功能,并接受社会监督。据悉,从2004年起,故宫启动第5次藏品清理工作,共清理出25大类、180余万件藏品。《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便是这项清理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面对故宫浩如烟海的藏品,这份目录的出炉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目录又将如何承担起公开信息、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重任?国内其他综合博物馆是否会效仿故宫此番公布“家底”之举,从而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藏品信息库?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浩大清理工程升级文物管理系统]
2004年至2010年,故宫博物院开展的藏品清理是历史上的第5次,也是最为彻底和全面的一次。截至2010年12月底,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总数达到了1807558件,真正摸清了“家底”。
在此次历时7年的清理中,故宫博物院完成了原有在账文物(94万余件珍贵文物)的“账、卡、物”核对工作,把大量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的资料提升为文物加以管理。比如,2万余件清代帝后书画,之前因被认为艺术水平不高等原因而未进行系统整理。还有反映清代官员觐见皇帝制度的近万件红绿头签,反映皇宫警卫制度的上千件腰牌等。这次清理也首次将古籍、古建类藏品纳入文物管理范畴。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助理娄玮介绍,在管理体制上,故宫博物院实行账物分开,设有业务职能部门文物管理处,负责藏品总账的登记、修订,并负责对藏品安全进行检查、监督,如办理藏品出入库、院的手续,不定期对全院库房进行抽查等。对于需要入库进行的工作,则坚持“双人进库”制度,提用文物遵守“批文”制度、“提单”制度、“点交”制度。
“藏品清理是一项繁重而琐细的工作,而故宫博物院部分地面库房条件较差,没有任何取暖、防暑设施,冬季寒冷刺骨,夏季则酷暑难耐,特别是在藏品除尘及熏蒸消毒时,更是伴随着尘土甚至有害气体侵入。有时为了理清一笔账目,不仅需要反复核对账、卡、物,还要查阅几十年间的大量历史档案资料。”娄玮说。
[多举措拉近公众与藏品距离]
公布目录只是漫长路途上的第一步。如何保证实物与数据的切实对应,尽量实现其与公众的近距离对接,仍是一个考验。
目前,故宫博物院通过古建筑的腾退和修缮,不断开辟展场,扩大开放面积。据介绍,修缮完成后的慈宁宫将开辟为“雕塑馆”,将很多过去鲜有机会面世的雕塑精品展示给公众。
同时,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开辟有数字资料馆、文化专题等专栏,各类藏品精粹汇集于此;并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新媒体上通过开设“晒家底儿”“文化专题”等栏目介绍藏品,解答公众关心的问题。“故宫讲坛”“永远的故宫”等系列讲座从2005年开始已经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几十所院校开展。“故宫知识课堂”“大手拉小手”“故宫造办学堂”等互动活动把家庭成员请进故宫,对儿童进行故宫文化的熏陶。
现有展厅条件无法满足展品的实体展示,这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更何况故宫博物院不但有着庞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个不可移动文物,更有着180余万件可移动文物藏品。而文物藏品的数字化,在一些方面能够弥补实物展品无法展出的遗憾。
“在今后的一两年内,我们要在端门建设一个故宫数字博物馆。参观者可以不受故宫闭馆时间限制,在闭馆后仍然可以在这里集中欣赏到数字故宫的各种虚拟展示节目,而且身处这片伟大的建筑群之中,与周围的环境、氛围融为一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触觉、听觉和视觉感受。”娄玮表示。
[促进馆藏文物信息公开受期待]
作为第一份公布的馆藏目录,《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得到了媒体的颇高评价:“有这样的目录,从学术角度可以为研究提供资料,可在制作目录过程中拾遗补阙,更改错漏信息;从文物保护角度,可为社会监督提供参照,更遑论可减少古玩造假现象等相对细小的影响。”南开大学博物馆学系教授黄春雨认为,这一举动是博物馆继免费开放后向公益化迈进的一大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说,因馆藏文物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使得公众难以对文物是否被占用、损坏进行监督,故宫此举是博物馆信息公开的第一步。
至于故宫此举能否推动国内其他综合博物馆效仿,促进馆藏文物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分析认为没有那么乐观明朗。一位在博物馆工作多年的人士表示,自己举双手赞成藏品信息的公开,“但是博物馆藏品不像图书馆藏书,无法通过‘复制’的方式满足广大‘借阅者’的需求。信息的公开将对藏品的养护、防盗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黄春雨谈道,公布藏品信息、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相关章程的要求,也是世界博物馆界的通行做法。“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机构其经费来源基本上是政府出资、社会赞助,藏品情况理应让社会公众了解。在公共文化较发达的国家,比如大英博物馆,不仅须要公开藏品相关信息,还要详细告知之所以收藏这件藏品的理由。”他认为,馆藏文物信息的公开透明及其如何进一步服务社会大众,“有待于博物馆管理者的观念转变,有待于从方寸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记者 翟 群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