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千年瑞兽生于秦汉埋于西晋?专家:埋藏或在北宋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1-11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唐 岑参 《石犀》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唐 杜甫《石犀行》

筹边旧式传铜马,吊古新诗问石犀 ——元 袁桷

瑞兽外观

年代:根据出土情况判定石兽埋藏时间约在西晋,初步推测其制作年代可能在秦汉时期

外形:头部略呈圆锥形,刻有较清晰的耳朵、眼睛、下颚以及鼻部局部装饰简单的卷云图案,躯干部分丰满圆润,四肢短粗

体积: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

复原:目前复原的难点主要是红砂岩容易风化,导致剥落

几种推论

市考古队

制作年代可能在秦汉时期

埋藏时间约在西晋

专家谭继和

制作时间或在东汉

埋藏时间或在北宋

市民符顺涛

李冰留下“石犀”

“石兽”出土以来,一直是全城热议的焦点。昨日下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发布会上为“石兽”给出了初步断代——它生于秦汉时期。不过,对于“石兽”何时埋于地下,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断为“西晋”,而著名历史学家谭继和等专家给出了“或埋于宋代”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出差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昨日也特意来现场一睹“石兽”真容。

千年神兽 或“生”于秦汉埋于西晋

昨日下午2点半,现场发布会开始。负责此次考古发掘的现场领队、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助理研究员易立,就向大家介绍了市民最关心的“石兽”的情况。去年12月中旬,在一次对探方进行扩方时,考古队员发现了“石兽”,“当时这里还是电信大楼的基础桩,我们把基础桩破碎掉以后,发现有比较完整的地层,地层下面有一个坑,石兽在坑里面埋着的。”“根据出土情况判定石兽埋藏时间约在西晋,其制作年代远远早于西晋,属于秦汉时期偏早的艺术品,因此初步推测其制作年代可能在秦汉时期。”

易立透露,他们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在于石兽的复原,“接下来会采取科学手段,对红砂岩进行加固处理。”

专家还原 东汉雕刻一度“走失”

“出土的‘石兽’应该可以确定是‘石犀’!”昨日,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谭继和,在初步查阅历史记载后推测,这只“石犀”应该与《蜀王本纪》中记载的“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有关。“后人在东汉时期,根据此事雕刻了五只石犀以‘镇压水精’,放置于今天的‘将军衙门’附近,该处当时又叫‘龙渊’,是锦江流入少城的水脉,多年后,这里还建过‘龙渊寺’等寺庙。”而《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的“石牛门”中的“石牛”即是“石犀”。后来,不知何故,其中一只石犀丢失了,“可能就是今天挖出的这只”。不过,在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即将登基之时,它又被作为“瑞兽”寻了出来,供奉安置于宣华苑东门,即后来的“瑞兽门”,“因此,石犀才最终来到了这里”。

“我推测‘瑞兽’是在宋灭前蜀的时候,随着宣华苑的没落而被埋葬。”谭继和表示。

面对萌兽 市民纷纷给“鉴定”

在本报官方微博发布“石兽”真身图片后,就有网友猜测是“河马”“大象”,也有猜测是“猪”。不过,目前更多人更倾向是“犀”。因为“石兽”身材圆润,萌态十足,很多年轻网友还给它取了诸如“萌兽”“小犀”之类的可爱名字。

昨日,热心读者符顺涛老先生打进本报热线,推测出土的“‘石兽’就是李冰留下的‘石犀’”。年近七十的符顺涛目前是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分管文物鉴定方面的事宜,“这应该是李冰用于镇水的瑞兽,雕刻年代是在秦代,根据石兽所用材质红砂石,应该就取材于龙泉山区,雕刻好以后通过水路运抵该处,以前水路可以通到青石桥的。”根据史料记载,李冰当时运了两个石犀到成都,于是符顺涛还大胆揣测,“另外一只可能在温江郫县,因为当时那边的水路也很丰富”。

人物

故宫博物院院长

现场“看望”石兽

现场发布会结束后,只见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带着一行人来到考古发掘现场。原来,正在成都出差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听说“石兽”出土消息后,特意和省市文化部门领导一同来看望“真身”。

“很完整嘛!”单霁翔围着“石兽”观察了一圈后,对其保存的完整度给予肯定,“这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中国雕塑史的这片空白,意义特别重大”。应该对石兽“抓紧进行更稳妥的保护办法,特别是表面的一些伤害”。

网友建议

对于“石兽”将来的去向,有网友建议:“建议原地复活,就在原地展示,可建一个3-5米的石墩,让犀站在他千年守护的古城上,庇护千万民众。四川大剧院修好后,还是让犀回来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成为建筑人文和精神的一部分。”

同步播报

天府广场出土物

战国至明清一脉相承

在此次为期4个多月、发掘面积达43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过程中,除了“石兽”外,还有战国、西汉、东汉、蜀汉、西晋、东晋、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并出土了大量陶器、瓷器等遗物。“此次发掘的文化遗存呈现十分完整的连续性,为我们研究成都历史文化提供了多方面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出土大量蜀汉时期的精美瓦当,多涂有朱,反映其建筑规模巨大,等级较高,推测该区域在蜀汉时期属于十分重要的区域”。据专家们推测,“该建筑于西晋时期被彻底毁掉”。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