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中国史上造像风曾盛行 康熙佛造像再现永宣遗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1-10



近年来,康熙时期的佛造像在艺术市场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其整体工艺水准较永宣宫廷造像毫无逊色之处,因而被视为明永宣宫廷造像之后的艺术巅峰之作。

康熙时期造像多以佛、菩萨为主流造像题材,凝聚了明代汉藏两地造像艺术精髓,遵循写实艺术风范,铜质细腻,铸造精湛,雕刻娴熟。其特点主要是造型端庄大气,神韵庄严华美,金色璀璨夺目,皇家气韵十足。北京地区官造的佛造像面相丰圆适中,五官塑造写实,神态静谧祥和,充分展现出汉人的面相特征。眉间白毫处可见嵌有一颗东珠,东珠是我国黑龙江流域江河中出产的淡水珠蚌里取出的一种珍珠。与一般珍珠相比,东珠更显晶莹透彻,形制圆润硕大,被视为稀世奇珍。作为贡品进献皇帝,乃至所有的清代帝王会把东珠当作珍宝镶嵌于表示权利和尊荣的冠服饰物上,以示王者尊贵。康熙时期,这种为佛像镶嵌东珠的做法也仅会用于那些极为重要的佛像之中,以此来表明佛像的至高级别。

在清代造像中,康熙时期造像更多地融入了蒙古造像艺术中所崇尚的力量感,注重展现肩部、胸部及四肢的雄健之美,以及手、脚的柔软度和指节纹路的清晰度。在服饰上通常沿承了明代内地造像艺术的传统风貌,身着右袒式袈裟,右肩搭偏衫,胸前展露僧祗支。采用写实性手法处理衣纹,力求达到衣纹厚重而流畅的自然样式,具有强烈的层次感。衣裙上一般刻有较多的缠枝花卉纹,其精美程度不仅取决于刀工的犀利程度,还与造像材质的硬度、密度息息相关,以上这些特征分别体现出康熙时期的造像艺术在民族化的发展进程中已达到登峰造极的高超水准。

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造像风气十分旺盛,随着金属资源需求量的剧增,政府时常会禁止对金、银、铜、铁、铅等金属矿业的开采,以至于造像数量远远低于之后的乾隆时期。在目前发现的康熙时期造像中,刻有康熙纪年款的造像极少,而大多无刻款的造像在造型设计、衣着特征和工艺手法上与刻有纪年款的并无显著区别,且部分工艺直接传承了永宣宫廷造像艺术遗风,几乎件件精品。目前,康熙时期造像享有极高的认知度,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术界、艺术界、收藏界的关注,已成为金铜佛像收藏的重要种类之一。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