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新社昨晨报道称,法国最大拍卖行艾德拍卖行于当地时间17日拍卖了一枚清朝乾隆年间玉玺,以112万欧元(约合92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此前一天敦促拍卖行取消拍卖,并表示这枚玉玺是在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被盗,拍卖行如果坚持拍卖,将以盗窃等罪名对其发起诉讼。
中国国家文物局新闻官员就拍卖清乾隆和田玉御玺一事表示,中国一贯反对并谴责拍卖非法流失文物的行为,对于任何确认为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保留追索权利。
但对于这件玉玺是否来自圆明园,各方说法不一。有专家表示,不排除此事是“有人借机炒作”。
乾隆玉玺拍出921万元
艾德拍卖行此前于12月10日发表一项公报称,玉玺并非圆明园流出文物。公报表示:“有关这批拍卖品,中方没有与我们有过任何联系。”他还在一封致法新社的信中指出:“艾德是法国第一大拍卖行,严格遵守现行法律。”
拍卖行手册上说,这枚玉玺高2厘米,长4.5厘米,玉玺整体呈深绿色,上刻有“御书房鉴藏宝”六个字。
17日,艾德拍卖行以112万欧元的价格(含佣金)拍出这枚长4.4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椭圆形和田玉御玺。这是清高宗乾隆帝、仁宗嘉庆帝使用的“御书房鉴藏宝”玉玺,采用回首母子螭龙扣设计,玺上螭龙接近螭虎形,为秦始皇刻传国玺以来中国帝王宝玺常见钮式;玺文曰:“御书房鉴藏宝”。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后玺印谱》对这枚玉玺有记载。
国际组织:这是盗窃行为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在16日的一份公告中指出,北京皇城艺术馆前馆长、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顾问袁山开已确认,该玉玺就是从圆明园流失的文物。这个消息此前也被多家中国媒体报道。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国宝工程公益基金(原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对此表示,反对拍卖流失文物,希望撤拍。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主席高美斯也与艾德拍卖行接洽商谈撤拍事宜,但没有成功。艾德拍卖行媒体部门负责人贝拉尔17日上午在拍卖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不撤拍。
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认为,如果艾德拍卖行出于对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重撤拍的话,中国人民会感谢他们。但相反,如果艾德公司坚持拍卖这件文物的话,他们将委任律师、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该协会的律师表示,将以盗窃和隐瞒盗窃罪名进行起诉。
玉玺是否“出身”圆明园?
对这枚拍卖玉玺的出处,各方说法不一。有从事海外文物研究的人士认为,该玺是清朝皇帝专用的印章,并且只能存放在紫禁城(皇宫)或圆明园等皇帝行宫里。
法国艾德拍卖行则声称,此拍品来自一个法国家族。他们自19世纪末起一直收藏这枚玉玺,并非圆明园流出文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圆明园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玉玺没有传承,“根本不是圆明园的,圆明园玉玺只认殿宇名。”而且“皇帝御书房有很多,这种印章是随身携带的,不属于固定的哪个园子”。
他同时认为,这次事件之所以成为热点报道,“纯属国人瞎炒作”,和拍卖行无关。
另据著名拍卖师、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介绍,拍卖行对拍品的来历一般不会做彻底的深刻调查,也没有必要。只有在需要鉴定真伪的时候,拍卖行才会通过第三方了解相关的证据。
玉玺来源不明成“污点”或将流拍?
对于此次拍卖,有一种说法认为,收藏者显然没有合法文件可用于证明玉玺的来历。而且该玉玺被私人收藏后,从未公开展出过。来源和传承不清,成为这件拍品的最大“污点”。这可以成为法律诉讼的依据,即对其合法来源申请调查和投诉。因此,该玉玺极有可能在付款环节出问题,而形成事实上的流拍。
文物局:谴责并保留追索权利
中国国家文物局新闻官员就法国艾德拍卖行17日拍卖清乾隆和田玉御玺一事表示,中国一贯反对并谴责拍卖非法流失文物的行为,对于任何确认为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保留追索权利,希望外国有关机构认真遵守相关国际公约。这名官员是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