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紫光溢彩——清宫紫砂画珐琅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学者荟萃,共同探讨珐琅彩紫砂工艺的挖掘与中兴。而这一项目的发起人,竟是一位80后海外留学回国的学子。曾经在康雍乾辉煌一时的珐琅彩,在中断200余年后如何得以再现?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敲开了盛和斋艺术总监李勐的大门,与其进行一番对话。
问:你是怎么想到要恢复“清宫紫砂画珐琅”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
李:2006年我在加拿大留学时,同学拿了一份杂志给我看,说香港佳士得拍卖了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拍出了1.5亿多港元,外国的同学都用羡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陶瓷艺术。这让我感到兴奋,同时也感到很茫然,如此美妙的国粹,居然会失传。回国后,我义无反顾开始寻找清宫珐琅彩的踪迹。经过对史料与文献进行大量考证,我发现在康熙年间留下的紫砂画珐琅茶壶只有五只,且都在中国台北故宫。我了解到,珐琅彩是一项很复杂的工艺技术,是一种五彩缤纷的釉上彩,它起源于明朝,是景泰蓝技术的延续,到了康熙年间珐琅彩工艺逐渐成熟,雍正乾隆期间达到辉煌。但珐琅彩是专供皇家赏玩的,几乎不流传于民间。紫砂画珐琅是珐琅彩的一支,是宜兴紫砂素胎和法国珐琅彩结合而成的艺术精华。
国力盛,则艺术盛;国力衰,则艺术衰。乾隆之后,清朝政府逐渐衰弱,珐琅彩这种繁复的皇家艺术便被逐渐冷落,紫砂画珐琅几乎淹没,从而造成了200多年断代的悲剧。
我想,如果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复活这些断代的产品,能够让更多人对康熙时期的皇家垄断的文化艺术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前不久,你在北京组织了一场“清宫紫砂画珐琅传承与发展”的学术研讨会,组织这样的活动意义何在?
李:首先,在这次研讨会上,我们推出了历经数年研制成功的八件紫砂胎画珐琅壶:宜兴胎画珐琅彩竹雀壶、宜兴胎画珐琅彩牡丹方壶、宜兴胎画珐琅彩四季花卉方壶、宜兴胎画珐琅彩四季花卉瓜棱壶、宜兴胎画珐琅彩时时报喜壶、宜兴胎画珐琅彩水注壶、宜兴胎画珐琅彩菊花方壶和宜兴胎画珐琅彩青山白水地壶。
其次,在这次研讨会,我们邀请了许多专家和学者参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耿宝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杨自鹏,清华美院教授张守智等30多位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举足轻重的陶艺权威和学者。我们希望在这批专家、学者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行动,并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提出问题和思路,让紫砂画珐琅的发展更加完善。
此外,国内诸多媒体也对研讨会进行了现场采访,我们希望,“紫砂画珐琅”能够让更多的陶艺爱好者、收藏者了解紫砂画珐琅的价值,让这个宫廷文化能走进百姓的家,为此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宜兴胎画珐琅彩网站,通过点击网址:www.shshz.cn,了解紫砂珐琅彩的各种资料信息。
问:珐琅彩紫砂壶与纯紫砂壶有何区别,各自具有何种优势?
李:珐琅彩紫砂壶,也就是紫砂画珐琅,它是在紫砂素胎的表面,用珐琅彩装饰。可以说是内敛含蓄的东方艺术和奔放肆意的西方艺术的综合。
纯紫砂壶,壶体的表面是泥土的本色,温和而内敛。在用珐琅彩装饰之后,则是色彩鲜亮,绚丽夺目。在紫砂壶素胎上不施满釉,又保持了紫砂壶宜茶性,透气性和可养性的天然特质。和纯紫砂壶相比,珐琅彩紫砂壶更具观赏性、艺术性、收藏性。
问:紫砂壶的故乡在宜兴,珐琅彩的圣地在北京或景德镇,你为何却选择了在上海搭台发展珐琅彩紫砂壶?
李:来上海搭台发展珐琅彩紫砂壶文化,是很多年前就有的想法,今年上半年才真正落实了实施方案,那是因为珐琅彩本身就是一种中西合璧的艺术,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它对艺术的理解与发展,有着更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市场前景。
明年,我们打算推出精品紫砂画珐琅和瓷器画珐琅系列,也欢迎喜欢珐琅彩的广大藏友们,与我们共同研发紫砂画珐琅系列。
问:你能否介绍当代珐琅壶的艺术特性和工艺特征?
李:此次推出的八件珐琅彩紫砂壶,首先在壶型的选择上,选用了康、雍、乾三朝的官窑器型,有的是借鉴了铜胎、瓷胎壶的器型,继承了传统官窑的皇家风范,追求口盖严密,线条流畅,壶体醇厚简约,古朴传统。其次,在泥料的选择上,选用的是宜兴原矿的上等紫砂泥,可谓官窑的“龙骨胎”,紫砂壶制作都由宜兴国家工艺美术师手工制作。
在珐琅彩的原料上,我们分析并掌握了康熙时期到雍正六年都沿用的法国珐琅料,我们组织科研攻关组对传统的珐琅彩进行技术分析和改进,所有紫砂画珐琅壶均采用改进后的法国无铅珐琅料进行彩绘。而无铅珐琅彩是一种环保的无害的矿料。这样,珐琅彩紫砂壶具有集观赏性、宜茶性、可养性为一体的实用茶器。当无机矿物质的珐琅彩,再加上硼砂和少量金属氧化物,经过特殊的提纯,达到400目以上,画在紫砂壶上面,同样能够达到透气,可养等效用。
问:据说为了攻克珐琅彩紫砂壶,你不辞辛劳联合宜兴和景德镇两地中国顶级大师共同研发,组织专家课题组?
李:在课题组成立之时,我们的确在两地来回不停地奔波,做市场调查和拜访。两地大师对我们的挖掘珐琅彩紫砂壶非常支持,认为能复活断代的清宫紫砂画珐琅,是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弘扬,是一件好事。当看到第一批八只珐琅彩紫砂壶样品研发出来时,黄云鹏大师,徐汉棠大师都深有感触地说,在他们有生之年,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官窑器型紫砂画珐琅壶的复制品,很幸运,也很欣慰。而能把这种成功发掘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悦分享给广大收藏爱好者,则是本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和追求。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