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中国艺术品市场明后年才是真正的调整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11-14
  “中国艺术品市场不存在有没有‘底’的问题,今年调整刚刚开始,可能明年或者后年才是真正的调整阶段。”日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解读了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艺术品市场调整今年刚开始

  羊城晚报:您认为2012年中国艺术品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西沐:2012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小年。今年的春拍成交额不到300亿元,仅为去年春拍成交额的一半。秋拍可能会稍好一些,大概会有400亿元左右。总体算来,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全年拍卖成交额700亿元,相比去年的1000亿元,大概收缩30%左右。

  羊城晚报:那您认为造成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弱势表现的原因是什么?

  西沐: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投资信心受到动摇。一是国际国内的环境比较动荡,艺术品投资者对于风险的预估和判断难以精准;二是艺术品市场上本身存在发展秩序乱、支持系统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像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事件的恶劣影响,对市场冲击很大。

  羊城晚报:很多收藏者一直关心一个问题,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到“底”了吗?您怎么看?

  西沐:我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不存在有没有“底”的问题。艺术品市场的敏感性和随机性比较大。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面对不稳定的市场结构。我一直强调要认清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这是我们分析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基点和出发点。底层结构没有得到优化,就容易受到投资信心的影响。

  按照我的理解,投资信心受到影响后,再次建立坚实信心通常需要3到5年。所以,我认为业界所说的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2012年调整刚刚开始,还不能称之为调整年。可能到了明年或者后年,那时候才是真正的调整阶段。

  广东收藏市场发展遇到瓶颈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广东收藏家有怎样的特点?

  西沐:广东收藏家的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广东收藏地域概念浓厚,深受岭南文化影响,决定了审美习惯以及取向。二是受区域习俗影响,比较重视材质,比如重紫砂、翡翠、钻石,以至于对于字画收藏不像其他市场表现那么突出。三是广东始终不是一个收藏大省,市场处于初级阶段。总体来说,我认为就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处于瓶颈阶段。

  羊城晚报:那您认为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广东收藏的发展?

  西沐:一是文化习惯。二是交易系统,比如画廊、博览会等的运营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艺术与金融的结合没有发挥广东优势。广东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本优势,但是恰恰就是在广东,艺术与金融探索结合创新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四是支撑体系发育不够完善。第五是媒体。广东的媒体给我感觉容易形成自己的圈子,我的建议是要走出岭南看岭南。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