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历时半年的古法冶炼、铸造,郧县汉代青铜摇钱树被成功“克隆”,昨天,“克隆”的郧县汉代青铜摇钱树,正式在省博物馆入馆登记。
青铜摇钱树,又称“钱树”,是东汉及三国时期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迄今为止,我国已知出土收藏的青铜摇钱树有189株,它们分布在以四川、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年代集中在东汉和三国。
但从上世纪起,我省也出土了3株东汉青铜摇钱树,分别馆藏在郧县、房县和秭归县3家博物馆。
因馆藏文物标本种类需要,湖北省博物馆决定复制郧县摇钱树,并将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青铜修复整理专家方国荣。
今年53岁的方国荣,曾参与过湖北省博物馆5套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并始终担任技术方面的负责人。
相对于修复而言,“克隆”完整的青铜摇钱树程序则更为复杂。
“首先是制模要求高。由于年代久远、锈蚀的原因,枝叶原片边缘处梳齿状造型有很多缺失,需要在第一次制作的模型上补刻、整理,再进行二次制模,才能复制出枝叶应有效果;其次是铸造难度大。由于枝叶厚度仅1毫米,造型结构复杂细密,铸铜时铜水流路狭窄,必然导致铸造缺陷多;再者是铸造为铜件后,枝叶纹饰再加工耗时多……”方国荣说,为使复制枝叶能再现原件效果,他使用了许多修复青铜器的手段来对铸件进行后期处理。
青铜摇钱树不仅有树冠、树干、枝叶,而且插饰上还铸满了内容丰富、线条流畅的图案。在摇钱树上出现有跟神话、传说、典故等有关的内容。
通过研究,方国荣发现,房县青铜摇钱树与郧县青铜摇钱树,其6节树干和28枚枝叶造型有着惊人的相似。更令人称奇的是,两株摇钱树的树干造型基本一致,枝叶相叠也可以重合。
他推断,这两株摇钱树可能产于当时的同一家作坊,甚至有的部件出自同一个模具。
经过对比,房县汉代青铜摇钱树树干上塑造的是一男子雕像,而郧县青铜摇钱树树干上塑造的则是女子雕像;房县摇钱树的每节树干比郧县的要长1厘米,其整个高度比1.25米高的郧县摇钱树高5厘米。因此,房县青铜摇钱树与郧县青铜摇钱树可能是“孪生兄妹”。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教授说:“摇钱树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能生长铜钱的神树,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它又是升灵成仙,长生不死和辟邪禳灾、生殖繁衍的根基所在。”
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蔡路武研究员说,此件摇钱树的入馆,填补了此类文物馆藏的空白。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