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坛新锐

河南男子刻瓷二十余载创造瓷盘中的“浮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9-11



  开封9月10日电(曹铮)河南开封有一位名叫刘涛的美术老师,20多年来以易碎的瓷盘为载体雕刻作画,结合中西方美术中的不同特点,无师自通,摸索并形成了自己的瓷刻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以人物为长,解读着自己看到和理解的市井生活,探索和表现出人物内心丰富的世界。

  9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开封市,走进了48岁的刘涛和他的艺术世界。眼前的刘涛并不似年近不惑,温和的书卷气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在工作台前,刘涛运用自己制作的锤子和凿子在瓷盘上雕刻着一幅人物的肖像,他根据明暗的变化分别运用不同尺寸的凿子去创作和修正着瓷盘上的人像。在家中各处,存放着刘涛二十多年来雕刻的一摞一摞的瓷刻作品,有些是围绕一个主题雕刻的一组作品,有的则是表现一个人物的不同时期,细致处雕刻精细,力度及明暗运用得当,表现力极强。

  瓷盘易碎,雕刻难度很大。刘涛的创作纯粹依靠手工,并无机器的成分。据刘涛说,他的每一幅创作都要经历至少一个月,在构思完成之后,先在纸上画出草稿,画出大致的明暗后,再用金刚石在瓷盘上起稿,运用细的凿子雕刻人物的细部,粗的则用于表现大面积的明暗。

  据了解,中国的刻瓷技法宋代就已存在,多以花鸟诗词为主,面积很小,刻画简单。与传统的瓷刻表现花鸟和书法有所不同,刘涛的作品突出表现人物,注重点与线条的结合运用,远观时候给人以浮雕之感,人物的性格透过瓷盘显现出来;他有时候并不把对象表现的十分具象,而是运用一些中国画里的留白技法去赋予作品以想象空间,给人以“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也有一些探索性的作品,是将版画的技法运用于瓷刻之中,增强视觉冲击。

  刘涛是开封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了艺术天赋。9岁时,他跟随著名美术家韩喜增开始学画画,耳濡目染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在大学时,受德国女版画家柯罗惠支的影响,刘涛开始钻研版画与水彩画,为以后的瓷刻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涛在博物馆注意到有些明清瓷器上为了掩饰其瑕疵而雕刻有简单的纹饰,一花一叶,一句诗词,便赋予瓷器以不同的审美。在用了一两年时间去了解瓷器的烧造过程之后,刘涛便开始了他的刻瓷生涯。

  开始时期的作品里,刘涛只运用了简洁的线条平铺直述,后期开始运用光影关系表现出人物性格,逐渐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部分作品多次获奖,曾被数家博物馆收藏,其中,一幅为佛教领袖、杰出书法家赵朴初创作的肖像曾被赵朴初先生亲自收藏,后来在赵朴初遗物拍卖会上拍出了10万元的价格。

  “我的作品并不为了卖钱,”刘涛对记者说道。“还是因为喜欢,在一幅作品中,我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的美术观念和国画技法,也融入了西方艺术创作的元素,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中国的瓷刻,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