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首博展出被砸瓷器均为假文物 专家称不少是"高仿"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8-22



  近日,首都博物馆和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如图)引起关注。有观众质疑,王刚在“鉴宝”节目中把真文物当成假的砸掉了。昨天,市文物局邀请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前往鉴定,最终确认展览中的被砸瓷器均为假文物。

  现场:网络质疑引来更多观众

  昨天下午3时20分,距离首博闭馆还有一个多小时,《“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已经提前关闭。而此时仍有络绎不绝的观众来询问展览情况,展厅门口的大屏幕上还播放着文物鉴定的纪录片。

  展柜内的展品大多是两两一组,一边是首博的瓷器珍品,另一边是北京电视台提供的被砸瓷器。每组展品下面都有一个电子显示屏,既介绍展品,又播放王刚的《天下收藏》栏目片段。展厅内除了对比展出的真假文物外,还专门开设了两个展柜展示《天下收藏》栏目中使用的护宝锤和“生死文书”等物品。

  据工作人员介绍,首博每周一闭馆,昨天是本周开放的第一天,参观人数比上周明显增多。走出展厅的不少观众表示,正是上周日网络上对王刚砸了真品的质疑吸引他们来参观的。

  鉴定: 专家认定被砸文物为假

  昨天下午,展览提前关闭后,市文物局邀请的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四位专家来到展厅,对被砸瓷器进行鉴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仔细鉴定,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如兰代表鉴定专家宣布,展览中被砸的展品均为假文物。

  据张如兰介绍,展出的被砸瓷器有40件,四位专家对每一件瓷器从外观到胎质都进行了细致观察,最终“验明正身”,“展览中的这些瓷器没有砸错。

  张如兰表示,此次展出的40件仿品确实有不少是“高仿”,一般藏友很容易被迷惑。但和旁边的真品对比,可以看出一些仿品的白釉比较浮,胎釉结合得不紧密。每组展品下面都有镜子,可以看到仿品的胎底很粗糙。另外,仿品的绘画也不生动不灵活,显得死板呆滞。

  追访:展览旨在引导正确收藏

  据首都博物馆介绍,推出此次展览是想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亲眼比对真品与赝品区别的机会,展品全部为瓷器。由首都博物馆提供40余件(套)瓷器真品,北京电视台栏目组征得所有者的同意后,将节目中部分砸碎的赝品予以修复进行展出。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春城向记者表示,所有展品都是经过认真鉴定的,不可能拿有争议的东西来做展览。展览的初衷是普及文物知识,提高收藏爱好者的收藏鉴赏水平。但由于展厅的环境和自然光线有区别,容易造成视觉误差,使观众觉得一些被砸的仿品也很像真的。

  晨报记者 王歧丰 文并摄

  ■新闻点评

  外行看“门道” 内行看“热闹”

  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过这一回,其实是很多外行很想看出门道来,反倒是内行在看“热闹”。

  喊声大不一定就占理,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的,具体到文物鉴定这样的行当,由于近年来权威机构的鉴定专家也频频“走眼”甚至指鹿为马,恶名在外,遇上这种高声呐喊,人们自然宁信其有。不过,如果仔细阅读此前的某些报道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关系漏洞百出。

  首先作为玉器“专家”来鉴定瓷器,这个身份的说服力非常有限;再者,鉴定文物是不可以隔着玻璃、借助展览的效果灯光进行的。没有自然光条件,不能亲手触摸,就犹如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这是文物鉴定的基本常识。还有一个不合常理处,玉器“专家”说“展览的‘赝品’90%都是真品”,这个比例实在太高了,如果他说10%是真的,我宁愿信其有,但说90%我就绝对不敢相信了,更何况其中还有“30%是珍品”。在文博界乃至老文物商店,鉴定文物大多是几个专家一起看,讨论着来,即便这次只请一位专家,下次也还要再请几位看了再说,以《天下收藏》十几位专家眼看手摸反倒不如一位玉器“专家”隔窗看得真切,这是万万说不过去的。

  我不是内行,但这件事让我又一次看了“热闹”,毕竟我有14年博物馆工作的经历,文博界乃至老文物商店界的事情还是略知一二的。有一个常识:把假的说成是真的比比皆是,因为他要卖出好价钱,这个非常好理解;如果一个专家或者行家把一件真东西说成是假的,无非有两种可能,看走眼了或者他自己想要,这也好理解。但是,明知是真的或者有疑问,却偏要去毁人家的“宝贝”,这事儿就不好理解了,因为十好几个专家看,90%的走眼几率实在太高。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玉器“专家”说他的朋友向他借了元代的玉壶春瓶拿去参加鉴宝,被王刚的金瓜锤给砸了,首先是“真”元代玉壶春瓶也敢借人出门不可信,其次是这位朋友也真有胆儿拿着朋友的“宝贝”去签下“生死状”让人砸,更逻辑不通,个中原委恐怕只有那位玉器“专家”自己心知肚明了。

  这位玉器“专家”炮轰《天下收藏》,在我看来还是失准了,因为他是以首博的“对比展”为依据的,他甚至没有意识到作为博物馆推出的专题展,所有的真假文物都是经过首博的研究人员再次进行学术认定的,如果他认定那些“赝品”是“真品”的话,这真假不辨的罪责理应由首博来负。

  还有一个不合情理的地方,就是《天下收藏》从打碎的300件“赝品”中选出30件做展览,即便真的有“真作假”案例,也绝不可能拿出来示人,何况还是学术性极强的“对比展”。这个行当的商业性极强,“专家”极多,而且“专家”和古董一样真假难辨,还是先用理性和逻辑思考吧。在我而言,只是又看了一出热闹而已。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