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那些事儿已被历史的长河里带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那时的人与事几乎都消失在时光隧道,没有消失的也只在史书上留有些许痕迹。
陈洪绶,明末清初的一位以人物为主的大画家,三百多年过去了,他的艺术影响力丝毫没有减弱,至今耳熟能详。人们喜闻乐见的,如戴敦邦的水浒人物、傅抱石的屈原等,原型都来自于陈洪绶的作品。传世的、出土的大量青花瓷器,也有很多都带着他的画风。
晋唐之时中国人物画盛极一时,以后逐渐式微,是陈洪绶让这个画种重新获得了辉煌,甚至超越了晋唐。陈洪绶的人物画成就至今无人企及,只能仰视。
陈洪绶的作品,只要是真迹,一旦在拍卖会上出现就会成为竞价的焦点。
4岁时,白壁作画
陈洪绶有着传奇的一生,故事很多,“白壁作画”是众多传说之一,盛传不衰。
公元1602年,陈洪绶年仅4岁。一天,他来到了以后成为他老丈人的私塾老师家。见老师家有一面刚粉刷好的雪白的墙,一时手痒,便爬上桌椅画成了一幅高大威武、栩栩如生的关公像。小伙伴见状,怕被骂,吓得大哭。这时私塾老师恰巧回家,见了墙上的关公,丝毫不怪罪,反对陈洪绶的画技大为赞叹,还对关公像虔诚地顶礼膜拜。
从此,这间房连同整个院落成了私塾老师的家庙,专门祭拜关公。上课与生活就搬到了另外的院落。
9岁时,师承蓝瑛
岁月匆匆,转眼到了1607年,这一年,陈洪绶的父亲去世。病重时,父亲将好友,著名画家蓝瑛请到了家里,从此蓝瑛成了陈洪绶的绘画老师。那年陈洪绶9岁。
不久,蓝瑛便发现陈洪绶的绘画技艺超越了自己。蓝瑛叹道:“使斯人画成,道子、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 ”蓝瑛认为这个孩子的绘画技艺简直就是上天授予的,深深地自叹不如,从此不再画人物而专攻山水。其实,陈洪绶人物出色,山水、花鸟同样十分了得。
鉴赏,难以名状的美
综观陈洪绶笔下的人物,体格一般颇为高大,面部表情神形兼备。衣纹清晰流畅,布面有花纹。人物线条有粗有细、或刚或柔,视人物需要而变化。人称“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其实何止三百年,他的笔墨已经超越晋唐,至今无人企及。
陈洪绶的作品无论人物、山水、花鸟,总能读出很多情趣、很多气韵,能够感知纸上的生命力,向读者诉说着鲜活的故事。
中国画讲究笔墨,站在陈洪绶的作品前,往往会忘了欣赏笔墨的轻重缓急、干湿浓淡。有的只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美感,参透什么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炉火纯青。
书画同源,书法是绘画的基础。陈洪绶的书法也同样了得。从大师的书法作品或绘画上的题字可以读出作者愉悦恬静的心态,几乎每一个字都传递着轻松与欢跃。可以想象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书法带来的最甜美适畅的享受。
经后人的深入研究发现,陈洪绶写字时运用的是一种最佳执笔方式,即中锋运行、回藏提按,顿挫绞衄。
版画,作品多且优秀
在绘画界,提起版画便不得不提陈洪绶,业界将他视为版画的鼻祖。
陈洪绶传世的“版画”作品多且优秀,如《九歌图》、《西厢记》、《鸳鸯冢》、《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传世量大,至今向我们传达着悲壮、甜蜜、豪放和悠远。
中国的版画起步较晚,五四运动后方才从西方传入。生活在400年前明清之际的陈洪绶怎么与版画沾上了边?其实,所谓的陈洪绶版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版画,而只是匠人将画家的作品作为母本刻于板上,再进行大批量的印刷而已。放到如今,每一件大师的作品都是宝物,即使版画也非常值得收藏。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