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邮币收藏市场没能借奥运升温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7-26]
伦敦奥运会即将火热开幕,但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奥运收藏 “火爆”的行情不同,今年的收藏市场却未能搭上“顺风车”,不是青黄不接,就是表现惨淡。昨日,导报记者走访厦门市场发现,虽然赛场上激情四射,但奥运题材的钱币市场却是频频遇冷。邮票等收藏品同样无人问津,倒是一些“擦边球”藏品“吹”得火热,而专家们却说,投资前景不明,藏家还需要理性考虑。
奥运邮票炒作空间有限
每遇大事就得炒上一番的藏品市场,这次却没随着奥运步伐的加快而火热起来,而邮票甚至进入了“歇夏”状态,即便是伦敦奥运开幕前一天,中国邮政将发行奥运邮票的消息,也没能引来邮商的关注。
“这种题材发行量肯定很大,收藏一两套玩玩就够了。”邮商黄先生对这届奥运会似乎并不 “感冒”,甚至没有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发行的邮票找出来。在他看来,这次奥运会不在中国举行,英国发行的伦敦邮票行情肯定比较冷。
不仅是对这届藏品没有信心,奥运会对同类题材的带动作用,也被一些邮商“看空”。夏商周古玩城的陈亚忠说,相对金银币,邮票关于奥运的题材很多,价格也相对便宜。2008年,我国发行了包括会徽和吉祥物、比赛项目、比赛场馆、圣火传递等多套邮票,与发行时相比,目前价格大多已下跌,虽然伦敦奥运脚步将近,但好像价格并没有起色。
厦门“老收藏”白先生也说,奥运题材邮票题材比较传统、单一,收藏、投资的前景并不明朗,短线炒波段,还可能有点收益,但风险很大。只有相关的礼品册有点需求,他们都是进一点货,赚点小钱,但也不敢囤货。
奥运钱币青黄不接频遇冷
与奥运邮票一样,伦敦奥运并没有如预期掀起钱币板块的“奥运热”,奥运题材钱币一片“霜冻”气息,并没有显示出一点点的回暖迹象,整体价格已跌去好几成。
“哎呀,不怎么样啊,奥运系列的钱币并没什么变化,向下依旧是行情的‘主旋律’啊。”说起奥运会,钰泉钱币的陈林没有像往常那样神采奕奕,他告诉导报记者,奥运题材的金银币行情通常都高开低走,2008年发行的奥运题材金银币中,除个别大规格的外,现价都低于当时。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丁建南分析,“奥运热”没有在钱币市场掀起,主要在于国内没有发行与伦敦奥运相关的钱币。而近20年来的每届奥运会和亚运会都发行相关纪念币,内容雷同、图案简单,且发行频率过密,同时早期收藏金银币的人并不多,所以奥运题材中炒作的成分更多。
据了解,从2006年至2008年,北京奥运金银币共发行了三组,2008年时,第一组奥运金银币每套1.3万元左右,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曾上涨到2.5万元,而2008年发行的奥运钞,最高价曾达到6000元,而现在只剩下4000元左右,跌去了1/3。
“擦边球”藏品五花八门
当然,伦敦奥运也并非对收藏市场一点作用也没有,一些购物网站上就有人出售疑似 “伦敦奥运火炬”的藏品,叫价7万-8万元不等。
“这种‘擦边球’藏品现在还不少呢。”对奥运题材有点兴趣的杨露,对眼花缭乱的各类收藏品有点手足无措,网络上据称由英国时尚设计师跨界设计的7款伦敦奥运邮票,曾差点让她下错手,而被描述成英国皇家造币厂和英国皇家邮政集团联合发行的《2012奥运邮票纪念币》也曾让她动心。
此外,导报记者发现,网络上的藏品可谓五花八门,“倒计时”系列金银币、“更快、更高、更强”系列三组9枚金币套装、“英国记忆”6枚硬币套装、“英国风情”6枚银币套装和 “英国精神”6枚银币套装,以及将“英国记忆”、“英国风情”、“英国精神”三组合而为一的“欢庆英国”18枚银币大全装等就引来不少人关注。
然而,专业人士提醒,每届奥运,成千上万的礼品被开发,市民需提高警惕,得认准“官方”才行。丁建南说,并非所有与奥运相关的纪念品都有大的升值空间,尤其是非“官方”的纪念品,即便是贵金属材质也不是硬通货,而更多的纪念品其实只有工艺价值而没有货币价值,甚至没有发行量的限制,收藏者要对那些扛着 “限量发行”、“官方授权”、“官方发售”等大旗的山寨货提高警惕。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