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明永乐热水瓶”敲警钟:急功近利想法要不得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7-20
  在近日央视播出的《寻宝——走进晋江》栏目中,惊现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底款: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当有关专家指出这件所谓的官窑瓷器是赝品时,持宝人还不愿相信。

  这期节目在微博上发酵之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转发,许多人纷纷晒出了“青花冲锋枪”、“青花电视机”等等。也有人指责央视,在经过层层筛选之后,为何会将如此一件荒唐的藏品通过电视播出呢?然而,抛开恶搞和消极的一面,此次“明永乐热水瓶”的横空出世,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虽然叫做“热水瓶”,但是造假者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如这件瓷器的“耳”,也就是俗称的“把手”,采用的是象鼻,这种“象耳”的造型,在真正的瓷器上也是可以看到的;而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也显示出造假者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只不过没弄清永乐是年号,明成祖是封号,朱棣在位的时候是不会使用封号的。

  在现在的收藏市场上,弥漫着一股“捡漏”的风潮,希望能够花小钱来买到精品,更有些人以买彩票的心态进行收藏,这无疑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这种心态的又何止是在收藏中呢?从电信诈骗到传销骗局,许多骗术实际上非常拙劣,竟让那么多老百姓上当,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利用了人们急于想成功和致富的心态。急于暴富的心理,让许多人放弃了应有的警觉,有的人明知道可能是骗局,但还存有侥幸心理,这样就给了骗子们以可乘之机。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人很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因此,当看到其他人获得成功时,就会强化自己的行为,以结果为导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指引。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即时强化”。就像那位拿着“明永乐热水瓶”的人,当他看到其他藏家拥有的藏品在拍卖市场拍出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时候,他也渴望通过寻找到一件珍品来获得巨额的回报。而放眼整个艺术品市场,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随处可见,“假古董吃香”的畸形文化现象也开始蔓延。

  “明永乐热水瓶”无疑给我们的社会敲响了警钟。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失去耐心,为了达到目的而缺乏必要的思考,那这个社会就变得畸形,各种危害与危险也就随之而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