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从“余地”看时代变迁中香港两代艺术家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7-06
6月29日,艾可画廊推出了由孙冬冬策划的“余地”展。展览由香港艺术家吕振光和李杰参加。展览在艾可画廊位于莫干山路50号的两个展厅同时展出,值得提到的是这是师生二人第一次同台演出。展览通过两位优秀的香港艺术家,对比出两代艺术家在艺术观点上的差异与共性,并由此伸展出与艺术相关的文化态度的时代变迁。

展览挑选吕振光最新的作品系列,对于这位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25年的艺术家,在艺术教育方面成果斐然。包括李杰、白双全在内众多香港年轻艺术家都出自吕振光门下。吕振光向我们介绍在从教25年之后,出于对自身创作的原因,2年前就从香港中文大学辞去了教职。在辞职之后,一直主张艺术与生活应该一体的艺术观点,2年内并没有直接进行创作。直到艾可画廊安排了这次在上海的展览,他专门来到上海驻地创作,集中展现了他最新的艺术思考与状态。吕振光出生于广东海丰,童年离开大陆依据香港,并在台湾师范大学接受艺术教育。从台湾回到香港后艺术家并没有受到当年台湾“乡土艺术”的影响,并在中文大学任教期间逐渐发展出形式感强烈并不失浪漫叙事形式,最终蜕变到如今的“线条极简”。

作为学生辈的李杰认为在读书期间受老师影响很大,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在作品创作上的影响,更多是在对艺术的认识和态度上。李杰在这次艾可的展览中,展出其具有代表性的“床单色块”,包括艺术家将童年记忆中的洗发水商标反印在画有底色的瓦楞包装纸上,并辅以特别的灯光之类的综合材料作品。这些带有强烈生活气息的作品穿插在吕振光的作品之间,用年轻艺术家的轻巧多变对比出老一辈艺术家的稳重与坚持。

在这样的对比关系中,策展人孙冬冬认为对比的不仅仅是作品上的差异,而更多是两代艺术家从作品的形式和气质中反衬出来的两种文化立场。对于出身内地在台湾接受艺术教育的吕振光,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根深蒂固,而更加年轻的艺术家更多的艺术立场来自于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另一方面在师承关系中又能体现出吕振光在教育中强调的“对自身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吕振光认为对于艺术家来讲,没有感受的“深刻”不如有直接感受的“浅薄”。这种力图让艺术家拜托“宏大叙事”回到自身经验中来的艺术教育观,我们在李杰以及白双全的作品中感受明显。

李杰同时入选了这届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作为本届香港馆的唯一艺术家,李杰认为入选的过程比较顺利。相比较以前艺术家向艺术发展局提交方案,这届直接由M+美术馆邀请艺术家参加。由于美术馆学术委员对李杰有多年的观察和了解,在邀请李杰参加本届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的同时,并没有对其创作计划提专门的要求与审查,而是放手让艺术家自由创作。由于常年坚持随性创作的习惯,李杰认为他并不想因为重要的展览而改变自身的创作习惯,所以参展方案现在并没有完全想好,李杰笑言,“到时候应该会有全新的方案出来”。而对于众多国际大牌画廊入驻香港,李杰也认为这对香港本土年轻艺术家没有太多实际影响,年轻艺术家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作品。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