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中国水下考古成果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7-03]
还没走近展厅,你就能听到“咕嘟、咕嘟”的冒泡声儿……这是2日在此间国家博物馆开展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展”,力求以场景重现的形式让观众有亲临之感。
中国的水下考古始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历史博物馆启动了水下考古工作,在20余年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大海域进行的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福建定海白礁一号、辽宁绥中三道岗、广东南海一号、西沙华光礁一号等沉船遗址的重大发现与发掘,极大推动了中国古代海洋交通史、海外贸易史、外销瓷、造船史、古代城市布局等课题的研究,并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文化、国家海洋战略等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本次展览显示了主办方颇费心思,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水下考古的各个阶段成果以及勘测、打捞、保护过程。通过场景还原、利用出水文物、海洋特征展品模拟海底隧道,自然分割出五个展区,划割观众游览路线。布展思路为通过场景再现使观众得到水下考古的自然直观感受,引导观众进入水下考古的场景之中,在得到第一感官感受之后自然发问,最后在相关展区中得到解答。展览定位受众群体偏重于学生与白领人群,突出科普性与趣味性。展览主色调为海洋蓝色,声效以水下考古作业声效为主。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也于2日在此间开展,特选馆藏135余件中国古代瓷器精品,以飨广大观众。这两个展览也拉开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馆庆即将到来的序幕。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