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名画《银线横空谱新歌》故事:驻外使馆都曾挂过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6-16
  曾经,中国驻外大使馆都要挂一幅中国画《银线横空谱新歌》,正是因为这幅画,黄纯尧从一位默默无名的大学美术教师,一举成名,并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当代画家。

  黄纯尧于2010年去世,本文作者曾在采访他与三峡的故事时,“额外”地听到了他讲述《银线横空谱新歌》的故事。

  东山莫厘峰,高高的电塔耸立,银线横空飞越太湖而过,一幅当代名画由此酝酿产生

  太湖中的东山半岛和西山岛,是江南负有盛名的鱼米之乡,但西山世世代代用的都是煤油灯照明。上世纪60年代,西山岛通电了,从东山通到西山,的确在当时是体现建设事业的大气魄之事,是那个年代的壮举。


  画家黄纯尧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教师,1964年,他曾带学生到东山莫厘峰下的和平一大队第三生产队劳动实习写生。东山的美景就久久萦绕在他的心头。一天,他听说,西山通电了,电线怎么怎么横越太湖架达西山,他感到十分振奋,难抑豪情,以意为之,当晚就在南京凭想象画出了《银线横空谱新歌》的初稿。

  朋友看后,摇摇头,说,这美景非您这大手笔来画不可,但这幅画与应该达到的效果距离较远,黄老师,银线横空的气势根本就不是你想象的这么样,气势之壮伟,不是身临其境不可能想象得出来;银线在天地间构图之动人,不是身临其境不可能深受鼓舞而精神昂扬;在纯大自然的景色中注入了人们建设山河的豪情壮志,山川风物为此更为绚丽,不是身临其境不可能使强烈的艺术冲动转化为艺术实践的美妙结果。黄老师,这是一幅值得您亲自出马去画的最新最美的图画!

  第二天,黄纯尧就与朋友直奔东山,火车、长途汽车颠簸了半天,下了车直奔莫厘峰,心情既激动,又冲动,恨不得一步跨上莫厘峰。好事多磨,越是心急,越是有横阻,走到半山腰,突然,满天乌云,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翻江倒海一样倾泻而下,天地间一片混沌。全身淋了个落汤鸡只能退下山,到东山镇。东山镇已经水流成河了,两人买了两块塑料布往身上一披,用绳往腰间一扎,算是雨衣,实际上已经湿透了。

  第三天,是出奇的雨过天晴的好日子,天地间明澈透亮,洋溢着清纯芳香,登上山顶,站在铁塔之下,万顷太湖波光,对面的西山岛,头顶上横空而飞架过去的五根高压电线,使这片山水显得格外动人。铺开纸,拿起笔,黄纯尧开始写生,勾勒这祖国山河新景之韵。

  周总理一锤定音,《银线横空谱新歌》的纷争得以平息

  这幅画,在那个年代,无疑是一曲对清新的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四个现代化”是人们的期盼,是美好的憧憬。人心所向,人有志气,山河锦绣,就一定会乾坤气爽。黄纯尧的朋友把这幅画简称为“五根线”。

  黄纯尧清楚,这幅画,如果能被全国美展选上,是因为这表达主题的“五根线”,如果不能选上,也会是因为这“五根线”。果然,这幅画在送全国美展筹备工作委员会评审时,历尽波折,可谓是三上三下,一会儿决定入选,一会儿又要拿下来,原因是这“五根线”。说好的人极欣赏这“五根线”的构图,表达了一个时代的建设进程;说不好的人是对“五根线”入图感觉不习惯,中国画是从来没有这样画的。

  周总理很关心全国美展,专门来全国美展筹备工作委员会视察工作,并仔细审看了全部准备展出的已经布展好的作品,当得知有一幅《银线横空谱新歌》的中国山水画争议大,构图“怪”,大家正在为这幅画能不能入选犯难时,周总理让工作人员专门找出这幅画来看个究竟。

  当这幅画铺展在周总理面前时,周总理浓眉往上一挑,露出了喜悦之情,高声称赞:“好,好,这幅画好,你们看,画面突破了中国山水画的陈规,推陈出新么,又表现了社会主义的新景象,同志们,我个人意见,这幅画,要展出……”“这幅画应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都欣赏,从中受到鼓舞,而且,要请作者再画一批这幅画,让我国驻外国大使馆都要挂上这幅画。”

  有周总理一锤定音,这幅画在全国美展的重要突出位置展示,反映强烈,非常引人注目。接下来,这幅画又参加了全国美术巡展,上海书画社出版了这幅画的水印木刻200份,胶印出版了这幅画的1975年历,在全国发行60万份。

  有多少张《银线横空谱新歌》的原作?事隔多年了,原作流向何方?

  黄纯尧的这幅画,无论是从表达的内容,还是从表达的艺术功力上讲,注定要在中国文化史上留有一席地位。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黄纯尧一共为中国驻外使馆画了20多张《银线横空谱新歌》,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复制”出来的,而是每年画几张,从1973年一直画到周总理去世后的1977年。驻外使馆的这些画的去向,黄纯尧并不太清楚,应该都为外交部所有。

  有一次他看电视新闻报道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举行招待宴会,他在电视里看到了这幅画还挂在大使馆宴会厅的墙上。还有一张被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也许就是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那张。

  黄纯尧自己手中有四张原作,分别是1973年画的第一稿和第二稿以及1975年和1977年画的两幅。1973年从东山回来画的第一稿,他赠送给自己工作的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收藏,而为人们熟知的则是参加全国美展、由上海书画社印刷发行的那张,是1973年第二稿,这是第一稿在江苏入选后重新赶制送京的画。

  第二稿是“多灾多难”,画时,系里一位老师出于好心,给他送来一幅新的绿色毛毯铺在画桌上。谁知,烘染后,毛毯的色染到画上来,这时,送全国美展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已经来不及再画一张了,怎么办?

  有人知道这幅画一定会打响,本来就嫉妒黄纯尧,为此幸灾乐祸了:“哈哈,你的画报废了!”也有人由衷地为黄纯尧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而高兴,就为他出主意,找化学系的老师来解决这个洇透绿色的问题。结果,化学系老师用“氯水”来对付污染,他用毛笔沾着“氯水”一点,污染就没有了。

  1975年的那张已经很精了,但他本人对1977年的画更为得意,那张画是他用温州皮纸画的。所以,除了第一稿赠送给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黄纯尧自己存有三张《银线横空谱新歌》的画,这三张画,黄纯尧当然视为至宝了。

  毕竟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年岁不饶人,自1977年后,黄纯尧再也没有复制性地画这张画了:“现在,我已经画不出这张画了,画那‘五根线’,毕竟是当时的激情,当时的艺术生命力的凝聚,那‘五根线’,到了一定年龄就不可能画得那么有神韵了,因为那是要一笔画成的,而且要控制着笔墨不能有一点‘化’,功夫就在这‘五根线’上,画那画时我毕竟还是中年人么。现在视力和精力都不如以前了!”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