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本报记者跟随挖掘队深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现场,探访了秦兵马俑一号坑和秦始皇陵9901陪葬坑“百戏俑”考古发掘的情况。
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始于2009年6月13日,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具体区域包括三个隔墙和两个过洞。在第三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彩色陶俑,兵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的猜测被进一步证实。截至今年5月,第三次发掘出土小件器物包括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类型,共计310余件(组);揭露陶马3组12匹,陶俑编号120余件;清理战车2乘、战鼓2处、兵器柲10处、弓弩箭箙12处、漆盾1处,另有建筑材料朽迹如木、席、夯窝等痕迹多处。
第三次发掘采取“保护与发掘同时,展出与发掘同步”的模式,除常规保护外,已经移交实验室10批彩绘陶俑残片及脆弱遗迹模块,部分彩绘土样开展了回贴实验。
“百戏俑”坑平面呈“凸”字形,坑体东西长约40米,西端宽约16米,东端宽12.3米,总面积约800平方米。经过清理填土层、夯土层后,考古人员主要对第三过洞进行了发掘。目前新发现了20余件姿态各异但破损严重的“百戏俑”, 它们南北分两列,面面相对, 从陶俑的色彩、纹样、姿态和手势看,均超出该坑之前出土的陶俑类型。已修复的几件陶俑,举止神态各异,打扮滑稽,呈现出明显的杂耍特色。其中一件“巨人”俑造型夸张,头部以下高约2.2米,其脚掌也相对其他陶俑显得较大,约32厘米。此次出土的遗物遗迹,为秦俑秦文化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记者陆航)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