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乱世中的过云楼藏书命运:保存至今本身就是奇迹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6-07
  6月4日晚,作为今年春拍估价最高的国宝级古籍善本过云楼藏书于匡时春拍夜场举槌。顾氏“过云楼”自清道光以来,已超过六代、一百五十年。其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

  顾氏家族示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故此过云楼藏书终年置于秘室,隐而不宣。民国时期,应好友傅增湘的再三要求,顾鹤逸同意其在楼内观书,但不能带纸砚抄写。于是傅氏每天阅书后凭记忆默写书名,后发表《顾鹤逸藏书目》,过云楼藏书始方大白于天下。

  “顾鹤逸先生继承家族所藏,曾经拥有过这全部的古籍,临终前,他把家中所藏分为四份,分别由四个儿子继承。 ”与顾家交情甚好的钱庸老先生说,能完好保存至今,本身就是这批古籍所创造的一个奇迹,其实这批藏书还有“同胞兄弟”,由于家族原因,他们被一分为四,其中的四分之三,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被南京图书馆收购,现如今珍藏在南京图书馆的古籍馆。而这批藏书则是由顾鹤逸的后人珍藏至2005年,被嘉德古籍部经理拓晓堂先生征集而来,才使过云楼藏书被世人得见。


  苏州现今著名的过云楼就是顾鹤逸先人所建造。其实早期顾家收藏书画和古籍,但是对待两种藏书的态度并不一样,书画可以任人品评,而藏书楼“过云楼”则禁止外人踏入。钱庸先生谈及,顾鹤逸身后有四个儿子继承了家产,其中当属是顾公雄和顾公硕最为出彩。顾家第四代时,已经是战乱时期,眼看战争要打响,顾家人紧急商讨对策,书画怎么办、人怎么办、家怎么办,逃难到哪里去?经反复研究,最后决定逃到上海租界。他们先把家藏书画中最精华部分存入上海租界的银行保险库,其余部分只能仍旧藏匿在家中。他们在朱家园住所的天井里挖了一个地窖,地窖有一人多高,面积有10多平方米,把一部分不能运往上海的书画密封在白铁皮箱中,藏入地窖。 8月16日,日寇投向苏州的第一颗炸弹,炸毁了朱家园顾家大厅,顾公雄、顾公硕及家人连夜逃离苏城,分别暂时避居农村,然后通过亲友帮助,辗转到了上海租界。

  等局势稍稍平静后,顾家人回苏州探视,发现自己的家被日寇践踏得满目疮痍,放在楼上书柜中不及带走的字画遭日寇翻箱倒柜抢掠,被搜出的字画卷轴堆积一地,而字画全被挖走,那些来不及带走沉在井里的铜器也全部不知去向。地窖虽未被日寇发现,但却已进水,变成了水窖,白铁皮箱浸润在潮气中,箱体生锈,白铁皮箱中的书画霉变,损失惨重。

  顾公雄解放后就将所藏书画全部捐给上海博物馆。话说顾鹤逸另有三子,顾公柔早逝,其一份书画由子女顾笃琨,顾丽苓,顾莹继承,现在在苏州博物馆里。顾公可一支不知去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