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 唐代沉船珍宝首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6-06
  长沙6月5日电 (记者 傅煜)5日,兴建于世界釉下多彩瓷发源地的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门纳客。一批从唐代沉船“黑石号”上打捞出的铜官窑瓷器和现存最完好的唐代龙窑在中国国内首度公开亮相。


  长沙铜官窑始于中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200多年。它突破传统单色釉,烧出了世界首批釉下多彩陶瓷,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并列为唐代三大出口瓷窑。鼎盛时期,其瓷器曾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彩陶源村的铜官窑遗址,先后经过6次考古发掘,分布总面积约0.68平方公里,目前所知遗存包括76处烧窑遗址和19处采泥洞及货藏区、墓葬区等。为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投资5.2亿元人民币的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09年开建,目前已完成核心保护区及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设。

  园内一大看点是谭家坡龙窑遗迹馆。这里的谭家坡1号龙窑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龙窑,世界最早的釉下多彩瓷器即在此诞生。该馆陈列布展以龙窑及作坊遗迹为展示主体,完整再现1300多年前陶瓷工厂的生产过程。园内另有挖泥洞遗址保护展示、陈家坪叠加窑、窑神庙台等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展示及长沙铜官窑研究中心等景点。

  当日,一批从唐代沉船“黑石号”上打捞出的铜官窑瓷器在园内展出。记者看到,这些瓷器多为彩瓷碗,口沿布有4块对称褐斑,碗心彩绘有莲花纹、云纹等丰富纹样,外观十分鲜艳。虽在海底沉睡千年之久,但它们仍然釉色光润,显得格外珍贵。

  远道而来的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专家简舒怡介绍,“黑石号”于1998年发现于太平洋印尼水域,当时船上共打捞出6万多件文物,其中58000多件铜官窑瓷器尤为瞩目。(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