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者收藏明清以来6000多件地契 欲办博物馆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5-19]
保定市民间收藏迷吴江收藏有明清以来6000多件各个时期的地契,他想开办全国第一家房地契博物馆,免费让群众了解土地变迁历史。昨日上午,在吴江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他珍藏的大量已经泛黄的地契。
吴江从事广告业,今年38岁,收藏地契已经十几年了。目前他已收藏6000多件地契,涵盖台湾在内的全国省市自治区,年代跨越明、清、民国、我党革命时期以及建国后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至今,体系完整、时间跨度大、国内少见。年代最早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张。
一张带有石家庄印记的地契引发了记者的浓厚兴趣。这张地契由石家庄解放前的民间草契和石家庄解放后政府颁发的买卖田房草契和正式卖契两部分组成。买地草契上显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九月十日,卖地人于庆文自愿将位于中山路裕西胡同中间的陆分八厘的白地以叁百贰拾万元卖给了梁证德”,上面还标明了四至以及违约责任。草契上另外粘有一张石家庄解放后人民政府颁发的正式“卖契”,特别注明这块地的价格交易货币为“伪钞”,同时加盖了完税印、公证人及政府的印章,落款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二月五日。吴江解释说,这张卖契颁发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所以沿用中华民国年号。
吴江的地契藏品中,红色太行系列格外引人注目,这个系列有边区、英烈、土改多个单元。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张1954年建屏县东黄泥村的地契。据了解,这张地契最有价值的是建屏县(现平山县)人民政府印章。建屏县人民政府名称使用时间短暂,后改称平山县,所以这个时期的地契非常珍贵。
吴江说,地契经过建国后“土改”和“扫四旧”,已经所剩无几,如今,房地契的凭证作用虽然早已消失,但其中内涵的各个时期土地、粮食、税务、人口、地名变迁、历代官职、沿革、民俗民风、造纸、印刷、书法、篆刻、革命史等都能全面体现。
目前,国内尚无一家地契专题博物馆,吴江就萌生了创办国内第一家民办地契博物馆的想法。今年3月份,省市有关专家对他的地契藏品进行了论证,通过了保定市文物局的资格初审。目前,吴江的博物馆申请报告已经报送河北省文物局等待审批。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