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系列活动纪念建院55周年 成立两研究中心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2-05-16]
5月14日上午,值建院55周年之际,北京画院举办的两个重要展览“丹青京华20世纪北京中国画坛——北京画院藏品展”和“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金石心迹”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 “丹青京华20世纪北京中国画坛——北京画院藏品展”是从北京画院藏的作品中精选出66为画家的七十余幅作品,这些艺术家基本上囊括了活跃于20世纪北京中国画坛的主要艺术家,堪称20世纪北京中国画艺术面貌的浓重缩影,此展将为广大观众了解20世纪北京中国画坛发展面貌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金石心迹”是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三百方石印的首次完全展出,将为广大公众和刻印爱好者提供难得的研究与学习齐白石治印艺术的机会。
成立两个研究中心
当天下午,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和“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亚洲大酒店亚洲会堂举行。这两个中心将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和研究员,意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推动有关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是文化部艺术司与北京画院共同举办的,旨在以北京画院的齐白石文献为基础,搭建学术平台,为国内外齐白石研究学者提供方便,汇集齐白石研究的学术成果,推动齐白石艺术的研究和传播。“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是在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对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的深入研究,为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
修复齐白石旧居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院,是一座建于清代中期的四合院建筑。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的关怀下,国家文化部拨款购买并提供给艺术大师齐白石居住,白石老人晚年在此创作了许多重要的作品。2011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东城区政府、东城区文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画院对这座建筑进行了修复。经过修缮恢复的齐白石旧居纪念馆不仅恢复了古建原貌,还进一步充实了旧居的文化内涵。同时将东西厢房改建为齐白石生平与艺术展室,陈列齐白石画作高仿复制品、图片文字展板以及多媒体播放等,以丰富的手段展示了齐白石的创作以及其多彩人生。此次修复工作营造了一个多元立体的大师生活创作氛围。观者将在此走近画家齐白石,感受北京独特四合院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样感受这里曾有的艺术气息。
出版学术研究书籍
55周年之际,北京画院推出了一系列学术书籍,主要有:《20世纪北京绘画史(修订版)》、《齐白石三百石印朱迹》、《京派画家艺术文集》、《京派绘画研究(第一辑)》等书。《20世纪北京绘画史(修订版)》是北京画院再次邀请当年出版的原作者经过数月的重新编写、校勘,厘定错误,增删内容,使第一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齐白石三百石印》是北京画院经过精心制作的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普及本,使齐白石的石印得到进一步的进行传播。《京派画家艺术文集》、《京派绘画研究(第一辑)》是有关京派绘画的重要历史文献和近些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汇编,推动京派绘画研究的深入开展。
北京画院的发展历史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大会并作了讲话,他为北京画院的未来发展确定了方向,指出画院是创作、研究、培养人才、发展我国美术事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学术机构。1965 年,北京中国画院增设油画、雕塑、版画等专业,并更名为“北京画院”。成立之初的北京中国画院拥有诸多当时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很知名画家,如著名画家有齐白石、陈半丁、于非闇等,可谓大师云集。北京画院成为新中国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新时期以来,北京画院聘请当代画坛名家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蒋兆和等为院外画师,更加增强了画院的社会影响力。一批中青年画家也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当时北京乃至全国最活跃、最重要的美术精品创作基地,成为中国美术创作发展的最受瞩目的群体和风向标,为新时期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画院先后组织、策划6次“北京风韵”系列展。作为专业的学术机构,北京画院先后启动了“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等研究系列。2005年9月,北京画院美术馆成立,由于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出色学术工作,201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美术馆。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