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潘天寿回顾展香港开展 水墨画传承危机引热议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11-25
  香港11月24日电(记者 谭休伊) “中国人应该把属于自己传统的‘旗袍’做好,而不应该去做西方文化传统中的‘连衣裙’。”这是国画大师潘天寿对中西绘画应拉开距离的主张。香港艺术馆50周年馆庆的首个亮点节目——《墨韵国风——潘天寿艺术回顾展》24日在港举行开幕礼,同期展出的还有国画大师潘天寿弟子吴冠中的作品展,引发艺术界对水墨画传承的热议。


  香港艺术馆展出36件精选自杭州潘天寿纪念馆藏品,涵盖了潘天寿各个时期的画作精品,当中包括他享负盛名的指墨画秃鹰、松鼠和荷花,更有经典巨幅如《铁石帆运图轴》、《夏塘水牛图卷》及《雄视图轴》等;此外还展出潘天寿之子、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装置作品《融》,透过两代中国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空的创作进行对话,窥视近百年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

  潘公凯表示,潘天寿为代表的一代中国艺术家,经历20世纪社会巨变,亲历国家从贫穷落后变得强盛,将艺术创作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走的是“艺术救国”之路。

  潘公凯将自己同代艺术家归类为“后50年一代人”,面临开放机遇,全球化契机。“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应该做什么?前辈艺术家已经用一生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

  巧合的是,香港艺术馆同期展出的还有潘天寿弟子、绘画大师吴冠中的作品展。香港艺术馆馆长(虚白齐)司徒元杰认为很能直观展现“国美”一代代艺术家的传承,其中,吴冠中是非常有趣的“叛逆的师承”。

  被誉为培养“中国画国家队”的中国美术学院,为潘天寿亲手创办,孕育一代代传承人。学院院长许江却认为,中国水墨画传承当前面临“危机”,虽然年轻艺术家中不乏笔墨细腻者,但胸怀雄魄、经历丰富程度远无法与潘天寿相比,“完全超越很难,新一代画家可从油画、新媒体方面努力,但潘天寿是中国传统最后的大师。”(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