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第六届文博会:彰显文化创新最新成果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11-15
  9日开幕的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召开的首个大型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突出展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生动实践与积极成果,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都有体现。在市场力量推动和国家政策扶持下,一批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地区的文化企业集团正在形成。

  通过集群化路径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成为当下发展的趋势,目前的集群化路径大致包括链条化、集团化和集中化3种模式。比如重庆的“川美·创谷”文化创意产业,将构建产、学、研完整产业链,开创了中国“艺术的、产业的、为大众服务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创谷模式”。

  在创意产业发展中,“内容为王”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界的共识,各地在内容创意上,开始利用地域差异,大打文化“特色牌”,体现创意优势,如吉林东丰农民画、原生态创作刀画已形成大面积传播。


  本届文博会上,无处不在的体验活动,正是引领体验经济的风向标。时下市民的娱乐正逐渐摆脱单向观赏,而开始热衷于互动参与式的娱乐,如重庆等地流行的陶艺制作、肖像现场写生等,在互动参与中体验艺术创作过程的乐趣正在受到人们青睐。在文博会中文在线展区,观众进入专业录音间,戴上耳麦,朗读自己喜爱的图书,亲身体验听书的制作过程,制作体验者专属的“听书”产品;电影频道的“光影星播客”栏目真实还原节目录制环境,让观众现场变身明星主播,亲身体验光影星播客录制过程。而虚拟体验在茫茫太空体验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的瞬间、与不同功能的机器人和马达阵列悬浮球等互动体验等,都将成为新鲜的互动体验式消费进入市场。

  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创意融合,成为时下创新文化产品的主要特征。

  高科技与设计创意融合,是今年设计创意的一大特点。2011年红星奖40件获奖产品大多体现了这一融合,“设计我的生活”首届北京国际创意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创意也如是。礼品、旅游纪念品、家居用品、工艺实用品、服装饰品等多种实用消费品,多是从传统工艺中产生,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创新作品,如用景泰蓝、堆红、烧瓷、剪纸等技艺开发的产品,特色鲜明、实用性强。还有金漆技艺的现代欧式家具、绿草茵茵衬托的庭院灯和草坪灯等。可见融合传统元素的现代实用工艺品正悄然进入百姓家庭。(张楠)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