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贵州名匠重现失传百年珐琅银器工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11-01



  经过半年多的钻研及上千次的反复实验,半个月前,一项失传了百年的“珐琅银器”工艺终于在安顺屯堡区域重现。恢复并掌握这项工艺的,是安顺武庙内经营“安顺屯堡人银饰”店的老板胡清海。

  据了解,为维护当时国家的安全稳定,监视元朝的残余势力,600年前,朱元璋实施了调北征南、填南的政策,在安顺一带筑起了数十万大军及数十万民众的“人体长城”。这些大军及民众后被史学界称之为“屯堡人”。屯堡人从江南带来许多精美的传统手工艺,“珐琅银器”技术便是其中的一项。

  安顺屯堡人银饰店的负责人胡清海是屯堡银饰的传承人,也是银器类贵州名匠。据他讲,他的入黔始祖作为武官,屯军于安顺旧州。到二世祖时,便开始管理银库。也就是从他的二世祖起,他的祖上便开始各种银器的制作。在银器制作中,祖先将源于江南汉室的珐琅工艺加以创新,渐渐形成了独具屯堡特色的“珐琅银器”。后来,在屯堡人与家乡的交流中,屯堡珐琅银器也到了南京。

  据称,屯堡“珐琅银器”鼎盛时期是在明、清,当时主要作为最精美高贵的礼物,为皇亲国戚及达官贵人们所拥有,而来自贵州安顺的屯堡珐琅银器,也就成为了当时身份的象征。

  珐琅银器

  工艺失传百年

  从入黔始祖算起,胡氏家族至胡清海这一代,已是第11代。

  40岁的胡清海说,遗憾的是,从清末起,由于各种战乱,屯堡珐琅银器的辉煌不再,从其爷爷那一辈开始,他的家族从事银饰加工的规模开始萎缩,并最终停止,屯堡珐琅银饰工艺就此失传。

  上世纪80年代,读小学的时候,胡清海开始接触各种屯堡银饰,并在父辈的指导下制作银饰。后来,他发现,凡是上了“珐琅彩”的银饰,价格均要比普通的银饰贵1—2倍。那时候,胡清海就想,要是他能掌握“珐琅银饰”工艺该有多好。

  读完初中后,胡清海便在家中开始屯堡银饰制作。但生意一直不怎么好,他差一点就放弃。几年前,省里举行“多彩贵州两赛一会”后,民族工艺品得到重视,他的生意开始好起来,于是他决定,将儿时的“珐琅银器”梦想完成。

  但由于胡清海的父亲还未从其爷爷的手中学到这项工艺,他只了解到小部分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但根据父亲的描述,胡清海无论如何也难以在银饰上上“珐琅彩”。

  政府扶持

  失传工艺重现

  今年4月份,悉知胡清海正在致力于恢复失传百年的屯堡“珐琅银器”工艺后,西秀区党委、政府及科技局为他提供了资金扶持。

  此后,胡清海到北京“景泰蓝”基地等地学习取经,但那里并没“珐琅银器”的工艺。回到安顺后,他再次根据父亲的说法,开始了大量的实验。起先,在银器上上“珐琅彩”,不是爆裂就是脱落,再有就是没有光泽。

  最终,经过上千次的反复实验后,直到半个月前的10月中旬,胡清海的实验终于成功。他制作的第一件屯堡“珐琅银器”作品是一把纯银壶,这把银壶还利用了被称为“银饰中的刺绣”的“掐丝工艺”。银壶重650克,高24厘米,直径18厘米。在银壶的壶身,正面是上了珐琅彩的屯堡军事防御建筑,背面是花卉。

  失传了百年的屯堡“珐琅银器”工艺的重现,不仅圆了胡清海小时候的梦想,还填补了我省银器制作中的一项空白。

  ⊙延伸阅读

  屯堡珐琅银器,源于江南汉室制银工艺,于明朝时期被屯堡人带入贵州安顺。是用金银等金属制胎,采用石英色沙硼矿等天然矿物质,配制成珐琅釉料,细磨成粉状颜料,在金属胎上彩绘图画,再入高温炉中烧结。珐琅色彩非常绚丽,具有宝石般的光泽的质感,由于坚硬、防腐、耐磨等,虽经千年而不变质。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