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当代艺术离百姓有多远?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10-14



  来自河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的刘懿德在种子艺术画廊里凝视着法国艺术家玛利亚·嘉杜诺的青铜雕塑《无忧》。他说,从雕塑冰冷的眼睛中读到了无忧无虑的热情,但郑州让他接触这些艺术品的机会太少了。

  国庆长假期间,“在此出发——中原国际当代艺术交流展”在郑州举行。此次展览汇集了国内外26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但过于抽象的表现手法也让很多普通观众直呼“看不懂”。当代艺术离咱们老百姓究竟有多远?

  隔阂在于内心没有产生共鸣

  带学生前来参观的河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的武老师说,现在郑州缺乏高水平的当代艺术展,学生汲取实践营养的渠道不多。

  驻足在油画《手指》前的学生林辉说,这幅画的作者是河南的尹朝晖,但很多河南籍优秀艺术家却活跃在北京、香港等地。

  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说,当代艺术让老百姓感到有隔阂的原因很多,除了整体起步比较晚之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育不够普及,大家对艺术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绘画的技术层面上,过于追求形象化。“艺术不是只有国画、水墨画,另类的表达也是艺术,欣赏者要去体会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产生共鸣。正是具象和抽象的冲突,才造成了普通百姓对当代艺术的误解。”

  当代艺术在河南艰难前行

  近年来,随着北京宋庄、798和草场地等众多艺术区的日益兴旺,中国当代艺术已经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视野。然而,二者的距离并非近在咫尺,整个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依然比较艰难,河南也不例外。

  参与本次艺术展的《上海文化》主编吴亮说,河南有一批敢为人先的艺术家,黄国瑞就是“吃螃蟹的人”。2006年,他和一帮弟兄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石佛村组成了河南第一个当代文化艺术基地——郑州石佛艺术公社,掀起了一场“石佛热”。

  黄国瑞说,河南是个内陆省份,不易接受外来思潮,同时受传统文化影响太深,造成河南的当代艺术“太乡土了”。今后,除了要吸引国内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入驻河南,还要把河南外流的艺术人才召回来。

  化建国表示,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引领,要培养观众全方位看懂艺术的思维。他说:“河南当代艺术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大家的努力,当代艺术一定会在河南茁壮成长。”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