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起来的艺术群落 中国书坛崛起"深圳力量"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10-11]
电脑的普及曾让中国书法界深深担忧,电脑会不会成为书法的克星?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了解到,2000年书法在年轻深圳首次“触网”,“深南道艺术群落”依托中国书法网成立,大家在网上互相“拍砖”、网下“雅集”交流,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带动起一大批民间书法团体。书法评论界认为,完全依托电脑网络成长起来的“深南道艺术群落”,已经成为中国书坛崛起的一支新生力量,其依托网络传承书法的理念也成为书法理论界争相研究的新课题。
“网”罗起来的艺术群落
2000年3月27日,在梅林关外不远的滢水山庄一套两居室住宅里,深南道成员之一的傅志伟创立了中国书法网。就是这“一不小心”的举动,将古老的书法带进了神奇的网络世界。由于事先的“宣传”,创立当天,网站有了包括傅志伟在内的三位注册会员。此后,靠着口碑宣传,网站人气越来越高,服务器一再升级。经过8年的努力,中国书法网逐渐聚集了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甚至欧美等众多的海内外网络书友。
截止到目前,中国书法网的注册用户已接近50万,形成包括专业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地市书法组织的领军人物,以及相关文艺门类专家在内的500多名优秀论坛版主队伍。该网每天同时在线人数超过4万,网友每天发表的主题帖超过5000个,网站每天点击率超过1000万。由于成立最早、注册会员最多、影响最大,中国书法网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书法第一网”。
2004年1月,傅志伟、车帝麟等几名中国书法网的深圳会员不满足于网上“灌水”、独自苦练的书法生活,在中国书法网上发帖,要成立一个书法社团。帖子立即得到10余名网上神交已久但从未谋面的书友的响应,于是,在福田一家不知名的酒店里,“深南道艺术群落”宣告成立。社团名“深南道”缘于深南大道,去一“大”字一是表谦抑之意,二来巧借道路之道,暗合书法最高境界“道法自然”、“技进乎道”之道。
被“砖拍斧劈”还乐在其中
野狐禅、竹影摇风、狼湖、晓畅伟夫……这些“江湖气”十足的名字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深南道艺术群落”迥异于传统书法人的生存状态,就是从这些网络“马甲”开始的。
与传统书法社团成员多为专业人士不同的是,“深南道艺术群落”成员各有自己的职业,他们有的是媒体的编辑记者,有的是企业的老总、员工,有的是学校的校长与教师,书画篆刻只是他们的余暇至爱。他们交流的方式既有将作品拍照上网疯狂“灌水”以求“砖头”,也有面对面的一月一大聚、数日一小聚,一聚一主题。互相点评的语言不是和风细雨,使出的全是“榔头”、“棒子”和“斧劈”。但他们并不会因此脸红脖子粗,反而极其享受这种批点。
每月一聚的雅集前,“深南道艺术群落”的成员们先在网上发帖,而不是电话通知,通过“灌水”定出雅集时间、地点。大家聚集起来后,摆出近作,没大没小地互相点评,上天入地地品茶论书,听黄钟大吕,赏咸池古乐;摆出雅聚地点准备的笔墨纸砚,或临摹古帖,或创作新篇,切磋技法,欣赏残碑。兴尽之后,就近找一酒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论入“道”先后,不分长幼尊卑,不管名高位低,一律AA制。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邹文在参加了几次他们的雅集之后说:“他们未必都熟读老庄,却尽情地享受着艺术逍遥游。”
说到组织,按成员们的话说,就是“有组织无纪律”。虽然成员已有五十余人,但既没有社团章程,也没有社团领导,对新加入者不设门槛,对“老道”也不做要求,全凭对书法的那份“臭味相投”。
“铁杆会员”个性鲜明
艺术风格趋同是艺术社团的普遍现象,但“深南道艺术群落”却完全不同,20余名“铁杆会员”个个个性鲜明,真、草、隶、篆各体都有,既能看到“铁马秋风塞北”的雄浑苍古,又能看到“杏花春雨江南”的秀韵清刚。
尊崇唐法的傅志伟从篆隶入手,兼学魏碑唐楷,行草书在颜真卿、傅山法帖上用功甚勤,对唐人笔法终有所获。其书气格古朴浑穆,用笔遒劲爽朗。以篆刻见长的车帝麟号称“快刀手”,自吹能一小时搞定三十方印,达到自动化生产线水平。此人南人北相,印风一如其人,少有江南烟雨的温润、细腻,却多北地秋风的凌厉、张扬。媒体工作者竹影摇风五体皆工,尤擅楷、隶二体,早年曾在各级书赛中屡有斩获。其楷书从唐楷入手,后主攻魏碑,各体书法虽面目各异,自有一股儒雅之气统领其间。80后的狼湖人小才大,由碑入手,后专攻帖学,于唐代孙过庭《书谱序》用功最精,又通临大观帖,用绞转之法,铺排笔阵。故其书遒婉,古质,小小年纪已在“国展”中崭露头角。其余野狐婉畅、衡宇流丽、伟夫蕴籍、都市秀劲……各有可观。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邹文看了“深南道艺术群落”成员的作品后评价说,他们的理念很现代,玩法很前卫,创作手法却很传统。故作品传统而鲜活,守法但洒脱。尽管由于年轻,限于功力和体认传统的深度,有些作品仍偏稚嫩,但也属正常。
民间书法社团已有300家
有媒体报道说,中国书法网的诞生是“划时代”的。它不仅改变了书法人的传统生存状态,使书法教学、书画出版、书画交易、书画拍卖、文房四宝生产销售等传统书法产业“一网打尽”,而且引领了一个又一个书法风潮。风潮之一就是区别于官方书法协会的民间书法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崛起,而在这数以百计的网络民间书法社团中,“深南道艺术群落”可谓开风气之先。
“深南道艺术群落”的全新艺术生存状态,迅速得到全国书法网友的追捧与效仿。广东的“东莞制造”、“十三行”,湖南的“雁阵部落”、“清荷雅集”,北京的“007印盟”等纷纷在中国书法网注册成立。一时间,书法人一改加入官方书协的终极追求,纷纷成立、加入当地的网络民间艺术社团。在6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依托中国书法网成立的民间艺术社团,总数已近300家,成为当地书法界的重要生力军。
2006年开始,“深南道艺术群落”已不仅满足于群落成员之间的雅集,开始将现场交流的范围扩大到全国。群落成员达成共识,每年把队伍拉出去一两次,与其他民间社团交流切磋。目前,他们已与广东的“东莞制造”、湖南的“清荷雅集”进行“零距离”接触。
备受书法理论界关注
“深南道”自成立起就受到媒体、书法界、书法理论界的高度关注。2008年“深南道艺术群落”在深圳美术馆首次推出落地展的时候,中国书法界权威媒体《书法报》、《东方艺术·书法》期刊、《书法赏评》期刊、《书法》期刊、《美术报》等均在重要版位以大版面予以专题报道。一些著名书画家也主动找上门来参加、指导雅集活动,如中国书协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长金鉴才,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徐本一,广西艺术学院书法教授张羽翔,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曹宝麟,广州美术学院书法副教授王忠勇等等。有些书法家以“一字千金”之尊免费为“深南道艺术群落”题词,为道友们题赠作品。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现任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刘正成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深南道”等依托于网络生存的民间艺术社团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专门让他带的博士生将研究视野投向书法网络,以及“深南道艺术群落”等民间艺术社团。艺术史论家、《傅山的世界》作者、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系教授、著名书法家白谦慎先生曾主动与“深南道艺术群落”取得联系,表示将把书法网络及民间书法社团作为下一个研究课题。“深南道艺术群落”已经成为民间书法社团的代表。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