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坛新锐

73岁戴敦邦历时15个月绘制百幅辛亥人物谱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10-05


  “志士别妻书,今颂仍落泪”

  翻开 《纪念辛亥百年戴敦邦绘人物谱》,孙中山、黄兴在五色旗下召开“民国统一大典”;盛宣怀在安徽主持赈济,四周灾民扶老携幼,眉头紧锁;一身男装的秋瑾,英姿飒爽,背景中有她赴日求学、创办女报、英勇就义等场景,画面一小角,还出现鲁迅小说《药》的场面……


  受市政协委托,画家戴敦邦构思经年,历时15个月精心绘制了《纪念辛亥百年戴敦邦绘人物谱》。100幅画,能读出人物的神韵、心态、故事,乃至画者的心血。但画中很少能找到落款,即便有,也小小、淡淡地躲在不起眼的角落。

  “不上题款,是要表达我对革命志士的尊敬。”在戴敦邦的画室中,73岁的老画家言语拙讷,一举一动却格外认真。他说,创作辛亥人物谱,等于重读这段历史,读他们的传记,或者散落在故纸堆里的只字片语,都令人感动。“这些革命志士,太苦了。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为了人民的福祉,不惜抛家别子,投入到革命中。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像林觉民、方声洞,或新婚或初为人父,知道明天就可能要牺牲了,就给父母、妻儿写下遗书,现在读来,仍然要掉眼泪。”

  因为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也因为不擅长画此类题材,起初受邀绘制辛亥人物时,戴敦邦婉拒了。“我也曾建议另请高明,不过在诚意邀请下,也就同意了。这次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年,我的画作就按‘100’来构思设计。”

  最初拿到手的,仅是一张名单和人物简介。“既然答应了,就得认真,不能含糊。”戴敦邦摸了摸稀疏的白发,笑得很憨厚。为了画这套人物谱,他先啃了三个月的书。记者看到,画室的桌上摆满了大部头:《近代中国报道》、《孙中山图传》、《辛亥武昌首义史》、《中国近代史》等,“这些仅仅是一小部分参考书籍,当时向朋友借了很多,还去旧书摊淘了不少。现在,大部分书都还掉了。”

  一些人物形象,在戴敦邦的艺术构思中渐渐丰满起来。陈天华,世人熟悉的是他著书《猛回头》和《警世钟》。表现他一介书生的革命形象,是伏案写作,还是激情演讲?戴敦邦却在书中找到了他最有代表性的举动——陈天华在东京投海自尽,以死激励国人觉醒、奋发。怒涛中惊人的一跳,隐藏在浪涛中红色的“猛回头”和“警世钟”,以及一群喜欢“看杀头”的蒙昧民众,构成了这幅“辛亥故事”的主要元素。

  辛亥人物中,除了革命志士,还有代表其他各种势力的人物。戴敦邦笔下也呈现出了坐在“火山”口上的溥仪和载沣,从公车上书到乘船南逃的康有为,做着皇帝梦的袁世凯,以及后来率部叛变的陈炯明等。“我没有把反面人物脸谱化,即便如袁世凯,一幅画中同时画了他逼载沣和隆裕太后签下《退位诏书》;身后画了慈禧和李鸿章,是为他的靠山;有他镇压义和团和出兵朝鲜平‘壬午之乱’,也有他退居河南洹河垂钓的形象。”戴敦邦说,希望他的画能忠于史实。

  也正因为如此,戴敦邦选择了电影海报式的技法创作这套人物谱。戴敦邦说,传统的白描、绣像,都表现不出辛亥人物的故事和气氛。要忠于史实、还原细节,只能“内容为先,不拘形式”。于是,画里既运用了透视、素描、色彩,又有中国人物画的工笔写实、泼墨写意。在背景处理上,昏黄的主色调中有淡淡残红,在最后一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长衫马褂打扮的孙中山一手拄杖一手持礼帽,“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一幅画,是一个人物的故事;一整套翻看,却是整个辛亥革命的鸿篇巨制。“我理解中的辛亥革命,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篡位,一出英雄史诗以悲剧收场。”戴敦邦说,悲剧的原因,在于没有广泛发动群众。他的画中,不时出现喜“看杀头”、神情麻木的普通民众。

  “我没有什么特别、独家的东西,这套画就是希望以通俗、形象化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引起读者兴趣,继而去探究这段历史。抛砖引玉,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