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填补唐宋词基础性研究空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9-23
  ——读《唐宋词艺术发展史》

  ■吴惠娟

  邓乔彬先生是一位勤勉而有才华的学者。自踏上治学之路至今四十余年,始终笔耕不缀,著有《爱国词人辛弃疾》、《吴梅研究》、《有声画与无声诗》、《唐宋词美学》、《中国词学思想史》(合著)、《学者闻一多》(合著)、《中国绘画思想史》、《宋词与人生》、《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等约三十部著作。他常常自谦说他的治学很杂,其实并非如他所言,他研究文学还是以词学为主,兼及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还因兴趣旁及绘画理论、绘画与文学的关系。这些研究丰富了邓先生治学的思考维度,这所谓的“杂”成就了邓先生如今一百二十八万字的皇皇大作《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比较有影响的唐宋词史著作有杨海民的《唐宋词史》、刘扬中的《唐宋词流派史》。前者彻底打破了仅以时间为序平面排列作家作品的传统的词史写法,加强了宏观性的整体叙述,并将横向词的特质的阐述与纵向词的发展的轨迹相结合,同时关注和挖掘创作主体的心灵史,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后者则打破词史按时代先后联缀单个词人词作的框架,变作家个体研究为群体研究,展现出唐宋时期词人群体互动及各流派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并辔争驰的历史。以理论引导,论述深刻。如今邓先生则另辟蹊径,以唐宋词的艺术发展为切入点,从唐宋词艺术本体出发,以自己读词的体悟,融合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文献学、文艺学和文化学相结合,对六百年唐宋词的艺术发展进行了立体、多维的研究,构建起第一部全面论述唐宋词艺术发展的专史,填补基础性研究的相对空缺。其颇具个性化特征的治学道路,使他的这部著作也具有独特的成就、鲜明的特点。

  论著的特点之一:这是一部文化视野观照下的艺术发展史。论著以文化的发展、转换理论,观照词由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艺术形式、创作风格的主要变化。并提出宫廷文化与词之起、进士文化与词之盛、市井文化与词之俗、士大夫文化与词之雅、民族文化与词之变(靖康之变与南渡词)、江湖文化与风雅派(格律派)、文化集成与稼轩词、吟社文化与宋季词等观点,并以此展开论述。应该说这些概括精辟而有新意。论著对唐宋词的艺术发展始终贯穿文化观照,并落实到时段和词体。这种把握有别于宏观的文化观照,无空泛之弊,对我们很有启示。

  论著的特点之二:这是一部以唐宋词艺术体系研究为重点的艺术发展史。众所周知,词是音乐文学,词对于晚清词学家来说,已是各有所司的专门之学。如万树的图谱之学,凌廷堪、方成培的音律之学,戈载的词韵之学,张宗橚的词史之学,朱孝臧的校勘之学等。老一辈词家如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任二北、胡云翼、刘永济、詹安泰、俞平伯等治词亦各有侧重。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兼顾词学中的图谱、音律、词韵、声调与词史、批评之学,以系统工程的眼光和结构,打破以往各子学科的藩篱,构建起第一部全面论述唐宋词艺术发展的专史。论著尤以文学表现论唐宋词的艺术发展为所长,思考严密周全,对大家、名家和流派的论述十分详尽,但也兼顾二三流词家,几能达到巨细无遗的地步。其中对温庭筠的艺术特征的分析多有独特视角,作者结合绘画史,推测温词艺术灵感之一源乃在唐人仕女图,并援引中西绘画理论对温词艺术特色之一端“雕缋满眼”进行具体解析。论著对苏轼词有三节之论,且时有新见。如从冯煦所论苏词“刚亦不吐,柔亦不茹”,引申出自己的体会,认为他的词以“清”破“艳”,以“刚”破“柔”,体现出主体风格的变革处。从毛稚黄所论苏词“文自为文,歌自为歌”,作进一步的辨析,认为苏词的豪放正是“文自为文”与“歌自为歌”的分离,但并不能做到“歌不碍文,文不碍歌”。这些论断十分精当和准确,给我们不少启发。再如,北宋词人韩琦、刘潜、李冠等,以往的词史一般不会提到他们,而在该著作中都有论述。

  需要一提的是作者得益于《中国词学思想史》的撰写,这虽是一部合作的论著,但为他日后从事词学理论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长期的积累使他对词学理论的文献相当熟稔,故能做到镕裁古今而断以己意。另外作者师从词学专家万云骏先生,而万先生又是吴梅先生的高足。故作者对词作艺术表现的领悟和分析相当细腻和精准,这也为大作增添了许多光彩。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