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谁是赵本山的后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9-15
  赵本山的刘老根会馆,继遭“破坏文物晋翼会馆”举报后,近日,文保人士曾一智又指其将不可移动文物乾泰寺和柳祖祠改造成会馆就餐包厢。一祠一寺在院落中搭建了罩棚,开设了侧门,破坏了原有建筑格局,对文物历史风貌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京华时报》9月14日)


  通过文保人士及记者的现场查看,刘老根会馆对于一祠一寺的利用,既有破墙开门,又有搭建罩棚,还在紧靠祠堂外墙用灰色墙砖砌起了一溜橱窗,这些改动并非简单的利用文物,而是已经使得文物的“原状”不复存在。而根据《文物保护法》、《北京市文物建筑装修暂行标准及管理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其中,“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规定,相当清晰,并不存在认识理解上的任何歧义。

  再说有关部门对于刘老根会馆破坏文物事件的处置。此前,媒体曝出晋翼会馆被大肆改建的消息后,本山传媒和北京东城区文委均在事后声称,晋翼会馆已经恢复原状。然而,尽管晋翼会馆院内“3个特别的屋顶、并明显高于原有平房的建筑”已消失,但晋翼会馆本身仍然大门紧闭,“恢复”的情形为何,外人无从得知。而就此次一祠一寺被指破坏事件,东城区文委工作人员则干脆认定,这两处文物本身在改造和使用中没有受到破坏,院子中搭建罩棚、院墙私开后门都不在保护范围内。

  明明是一眼即可看出来的改变,专业人士竟然公开声称没有改变,由此也可见出行政权力对于商业利益的袒护到了何种地步。可以说,正是因为文保部门对于文物建筑格局、历史风貌遭破坏的淡定乃至冷漠,才使得刘老根会馆在侵占文物、破坏文物上面底气十足、肆无忌惮。

  文物不容随意改动,监管必须睁开眼睛。晋翼会馆、一祠一寺的遭遇,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那些游离于文保单位之外的文物畸零的命运。惟有广泛的公众参与,才可能使得这些数量极大的文物免于被毁灭。正如文保人士曾一智所言,“让晋翼会馆打开门,接受公众的监督”。所有的文物都应该打开大门,接受公众监督。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