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谢根荣"融资"方式很另类 几十万评估费一字值万金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9-07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金丝串玉片,人形,今天出土一件那可是无价之宝;但是,有聪明绝顶的老板,能够请人制作出一件来,然后唬倒一大片。

这个叫谢根荣的京城大老板,来自浙江湖州,别看他只念过初中,钻营的脑子可是聪明得很。他曾是华尔森集团的总裁,在“中国富人榜”中一度名列第163名。但他拥有的钱不是自己的,而是银行的,准确地说是从银行骗贷骗来的。他“融资”的方式很有另类的“现代感”,就是拿文物作“杠杆”。

搜罗真文物也需要大钱,所以他就搞个假的。假的不能小打小闹,而要搞大的,他不可能叫人复制一件《清明上河图》或《富春山居图》,而是瞄准了出土文物“金缕玉衣”,弄来玉片与金丝,让一个有点懂的人“照葫芦画瓢”,就鼓捣出来了。用玻璃罩子一罩,俨然就成了汉代文物。

要让这“文物”值钱起来,那得找专家“鉴宝”。经中间人运作,中国收藏家协会原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等专家都出马了,他们围着玻璃罩转一圈,连罩子都没打开呢,就给鉴定为真宝贝,给出了24亿元的评估价。背后利益是外人不知道的:签字画押后,专家拿走了谢根荣给的几十万评估费。真是一字值万金啊!

现在许多文物鉴定专家,名头很大,他们像验钞机一样,刷的一下就鉴定完毕。某地弄个博物馆,请了4个专家,3天时间鉴定了600多件文物。也就是说,每天鉴定200多件;一天加班加点按10个小时算,每小时鉴定20多件文物;一小时只能按60分钟算,即3分钟就鉴定完一件文物!3分钟除去拿上拿下的时间,则……专家啊,神人呐,而且统统鉴定为真家伙。

当下假文物的“创旧”——仿真造假水平,确实也高到了“荣哥”谢根荣那样的智商。如今富人又多,大买真假文物投资保值,文物投资收藏成了一个巨大市场;尤其是很多企业家企业主,钱多得没地方去,于是“热钱”热辣辣地涌进文物艺术品领域,将其炒成宇宙价。买来就“当真”了,只是没想到那造假水平——有些文物,不仅有鉴定证书,还与正式出版的书籍中一模一样,就是不想想,如今出一本那精装彩印的豪华文物书,不也是轻而易举的么?

那“荣哥”完成了24亿元的“文物产值”之后,拿这件“金缕玉衣”派了大用场:一是用作撬动贷款的杠杆,建行先后被骗贷合计10多亿元,这也印证了那句“你欠银行1万,你在银行手里;你欠银行1亿,银行在你手里”。二是谢根荣从公司拿走现金,然后让董事会决议让公司收购谢根荣手里的古董冲账,洗钱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对于文物,传统的超然境界是“过我目,即我有”,但现在的哥们可不这样想了。多少人成了文物的夺利者?谢根荣被一审判了无期,那“北京第一烂尾楼”东华金座,成了他留下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他这件“金缕玉衣”是谁的“标志性建筑”呢?

“荣哥”这件没有裹过尸的“金缕玉衣”,还真是“值钱”;而那些签字画押后拿走几十万“评估费”的专家,更像是另一件“金缕玉衣”,他们也是真“值钱”;至于那银行狂放贷的,不也是很“值钱”的“金缕玉衣”么?!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