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忆与饶宗颐先生的两次见面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7-21
  1947年夏,天气酷热,饶宗颐先生和潮州地方志馆的刘陶天来到我家,找我父亲。父亲当时是饶平县上饶中学的教师。饶先生是从汕头动身,坐最原始的汽车(使用木炭做燃料的汽车)到三饶镇,然后步行几十里来到饶北山区的。

  饶先生此行,是为了考证明朝农民起义领袖张琏的身份。他们来到我家,已是上午10时。他们和我的父亲,在我家的书屋“田庐”喝茶聊天,一起共餐之后,便出发去访古了。

  饶先生长得比较高大,穿着一身白色上衣和吊带西裤,戴着一顶白色的礼帽。讲的是潮州话,温文尔雅。那时我只有11岁,光着脚丫,跟在他们的后面,径直向张琏的家乡乌石村走去。

  乌石村土楼很小,仅有几十户人家。我父亲进土楼请出一位老者,由老者带我们到了祠堂。祠堂很袖珍,甚至连个门也没有,只有残缺不堪的神龛供着几排神位。

  饶先生细致地看着神位,突然兴高采烈地叫起来了:“就是!就是!”他看到张琏的名字赫然在神位上,情不自禁地说:“我要找的就是他!”

  张琏,号称“飞龙人主”,明朝农民起义的首领,《明史》、《皇明经世文编》、《中国殖民八大传人传》中对他都有记载。张琏起义时“聚众十万”,起义军曾经威震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使得明王朝如坐针毡、心如火焚。

  明世宗急速传旨三省,调集剿义军。1562年6月,义军6600多人被杀戮,15000多名被逼降。至于张琏是否就擒被磔,目前仍然是个谜。梁启超在《三佛齐国王张琏》中说张琏:“盖败后潜逸。倡以力据此国云。旧港即三佛齐(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一带)。”

  张琏搞中国革命不成,竟跑到印尼去搞世界革命了。梁启超的这个说法,又给张琏增添了传奇的色彩。

  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长薛汕称:“张琏的义军,比李自成早七十多年。张琏可以说是前仆,李自成是后继。”这样的历史人物,饶先生能够目睹其存在的实物,其喜悦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之后,老人又带我们去乌石埔。那其实是个只有几个足球场大的草坪,背后靠山,居高临下,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地。沿着周边走了一圈,饶先生突然发现在坑洼处有砖头,便俯身捡起一块仔细端详说:“张琏确实在这里建筑过工事。”

  乌石村、乌石埔是我读高小时天天必经之路,平时我并不在意,因为它比我的家乡小。自此之后,我却“刮目相看”了。

  1982年,我从海南调回华南师范大学附中任教。朋友黄昏先生给我提供了饶先生在香港的通讯地址。

  那时,学校拟刻“立德、立功、立言”的校训。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饶先生写了一封信,过了几个月,仍没有回音,我想大概是没有什么希望了。但几天后,墨宝终于寄来了。

  2002年12月,中山大学为纪念詹安泰先生100周年诞辰,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我写了论文赴会,并得知饶先生专程从香港赶来参会。那时饶先生已80多岁,在会上还作了长篇的学术报告。

  会后,我迎上前去,握着他的手,自报家门,恳求拍照留念。照相时,我对他说:“50多年前,你到饶平饶北考察张琏的事,你记得吗?”他连说两声:“记得!记得!”我说:“我就是那个跟在你们屁股后的小孩。”他拍着我肩膀,“啊”了一声。

  五十五年后,能与饶先生重逢,实在难得。2005年后,我的文集《风雨过后》和《窗前漫笔》相继出版。出版前,我请饶先生题写书名,饶先生一一应允。

  张百栋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