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坛新锐

画家张树森:从剪纸到绘画 让鱼活在画格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7-05



  乌鲁木齐7月4日电 铺开一幅长约5米的画卷,一群鲤鱼跃然纸上,尤其是鱼的眼睛最为逼真,工笔细腻,活灵活现仿佛不是在画中。近日,在乌鲁木齐的一所画室,记者采访了以鱼画而闻名的当代著名画家张树森。

  翻开由张树森所著的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百鱼百态线描参考资料》教科书,扎实的中国画线描用笔的深厚功底在此展现的淋漓尽致,书中勾画了各种鱼类,千姿百态,补景花草、水石,生动活泼,让人爱不释手。他的泼彩、泼墨与工笔结合的“黄河魂•金鲤鱼”画法堪称一绝。

  随之记者又翻阅了先生的多部画集和报刊及多幅山水、人物画作,但是更令人为之一振的是那幅工笔鱼画“前程似锦”。 铺开一幅长约5米的画卷,一群鲤鱼跃然纸上。画中九尾锦鲤活灵活现,笔墨技法娴熟老道,寓意深刻,特别是锦鲤的眼睛相映传情,最为逼真,工笔细腻,活灵活现仿佛不是在画中。恰是“眼似珍珠,鳞似金”,不仅画出了鱼形,更画出了鱼魂,使观者大开眼界,称奇叫绝。此作被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

  张树森笔名伴山,1944年生于河南太康,现任中央书画研究院院士、副院长、中国故宫博物院特聘画师等职,虽然已近七旬,但精神矍铄,生活简约而乐观。

  张树森出身贫寒,自小接受的艺术熏陶来自靠卖剪纸为生的母亲。他从5岁开始帮助母亲描剪纸图案,自此与中国画有了不解之缘,10岁左右,他萌发了要当画家的梦想,这一画就是50多年。张树森告诉记者,当年他才15岁,带着家中仅有的2元钱,到大别山写生山水画,却无故被人当做流窜犯羁押,回家途中,身无分文的他仅靠采食野果、他人施舍勉强维持生命,常被蜂蜇蚊咬,还差点被当地人扣下当上门女婿……张先生早期生活充满周折。

  之所以绘画鲤鱼情有独钟,源自一段传奇的往事。在上世纪60年代困难期,就在张树森饿得奄奄一息时,他依然冒着瓢泼大雨,爬到池塘边的柳树上方,钓到一条9斤多重的大鲤鱼。他永远记得,当时鲤鱼在风雨中奋勇跃起,几乎要将他拉下水面的壮观情景,这一幕强烈地激荡着他那颗年轻的心,令他永生难忘。

  回家后,他开始着迷地反复画这条鱼。后来,把鱼卖了300元钱,换回了100张国画纸。从此,他开始画大鲤鱼,一发不可收拾。是鱼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鱼是他生命中不容割舍的一部分。

  近年来,他的多部专著出版问世,由于他对自己作品孜孜不倦地精益求精,他的画作越来越多地被众多的社会名流和收藏家竞相定购,润格费一再攀升,可谓“一鱼难求”,“悲鸿画马,白石画虾,黄胄画驴,伴山画鱼”的佳话被世人广为传颂。

  几天前,新疆一矿业公司董事长出资98万元,购得了张树森先生的画鱼代表作品“黄河魂”。他兴奋地对笔者说,从网上观察已久,张先生画鱼是一绝,举世无双,古今无与伦比。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