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九旬画家的叮嘱:重要是把画画好,办画展次要的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6-07
  被誉为“江苏当代小写意花鸟画第一人”的叶矩吾先生,回忆起半个多世纪的丹青之旅时谦虚地表示,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不完全靠天分,更多是刻苦努力的结果。对于年轻画家,这位年近九旬的老画家的叮嘱是:“专心画画,不图名利,踏踏实实,不要浮躁”。

  “不下功夫,天分很难发挥出来”

  出身艺术世家的叶先生从小喜爱诗文书画,年轻时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引上绘画之路。“我和张大千先生是同乡,他在家乡办画展时,我场场必到,一看就是一天,边看边琢磨,后来成了他的弟子。”23岁时,叶先生离开家乡,并于上世纪50年代定居南京。1957年江苏省国画院成立时,他成了其中一位专职画家。

  有人评价叶老花鸟作品浑厚有力,栩栩如生,并充满生命力。叶老对此表示,这是长期研究和临摹石涛、恽寿平、华岩、虚谷等古代画家作品的结果,“他们的画,有的清雅,有的生动,但都很有意趣,因为他们都很重视生活。”平时,叶老看到小虫子在地上爬,都蹲下来要看半天,看过之后会画很多遍,画了之后再研究,研究了再画。

  如今叶老不少弟子成了国内知名画家,谈及当年训练他们,叶老呵呵一笑:“很简单,就是练书法,画树干。这是一种基本功。枝干变化也很多,可以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画好并不容易。但等你画到成熟时,就能随心所欲了。在我看来,艺术创作可能是要有一点天分,但不下功夫,天分也很难发挥出来。”

  “通过作品,我可以与人交流思想”

  对于钟情了大半辈子的写意花鸟画,叶老说,这其实是进省国画院时组织分配给他的任务。画了50多年后,叶老也有了不少感悟:“与山水画相比,写意花鸟画有助于画家在画中宣泄情感,表达对社会及生活的感受。通过作品,我也能与欣赏这些画的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叶老78岁时创作了一幅写意花鸟画《月明之夜》。“画前就想,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生活压力大,如果我的画能让大家心情平静,情绪舒缓,该多好啊。”于是在《月明之夜》中,叶老用柳枝、水草、两只睡鸭及圆月构成一幅宁静的月夜图:圆月半隐半现,柳枝水草疏密有致,两只睡鸭在朦胧月光下进入甜美梦乡。“这幅画展出时,很多人到了它面前都会停下脚步,安安静静地看上好一会儿。”

  “重要是把画画好,办画展是次要的”

  作为省国画院“元老”之一,叶老举办的个人画展却相当少:1982年,他在南京举办了首个画展,十年后,在新加坡又举办了一次,其余两次则是省书画院张罗的。除了因为画展要牵扯大量时间和精力外,叶老豁达地表示:“画家最重要的是把画画好,办画展是次要的。”

  “在这个世界上,能名垂青史的人是少数。很高兴我的画有人喜欢,但我也只是画了一些画而已,办画展,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画当然好,前提是作品要成熟。”叶老说。

  对于年轻画家,年近九旬的叶老的叮嘱是“专心画画,不图名利,踏踏实实,不要浮躁”。在他看来,“年轻画家应该努力在画中表现自己的风格,争取留下一些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作品。”

  本报通讯员 唐培军

  本报记者 罗薇薇 根据《淑世心声》一书编写

  人物简介

  叶矩吾,成都人,1923年2月生,1957年江苏省国画院成立时即在国画院供职,专业从事国画创作至今。擅长花鸟画,并善诗词和书法,作品传统功底深厚,同时深入生活,体现时代之精神。代表作有《水面花生遍太湖》《飞翔的孔雀》《墨荷》等。

  淑世心声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风采录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