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不只故宫 媒体演艺界也常错字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5-24]
故宫博物院近来祸不单行。刚刚因为展品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盗而不曾察觉,被媒体和公众强烈质疑其安保设施是否太不严密。转眼之间又因盗窃案迅速告破,院方给警方送锦旗而出现错字,被质疑其管理者文化素养太低,是否真有管理好故宫这样文化重地的能力。
应该说,故宫这个“错字门”也实在有点错得离谱。仅十个字的一面锦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开头一个字就错了,把“捍卫”的“捍”写成了“撼动”的“撼”。不小心写错了字,表示个歉意也就罢了;偏偏故宫的“相关负责人”又站出来公开辩解,说“撼”字没有错,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的用法一个样。这就不免“越抹越黑”,理当受到媒体和公众的一致声讨、揶揄。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本该有文化却常常显出很没有文化、常常写错或读错字的单位,实在不止故宫一家,几乎算得上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我认为,凡是与文化相关的部门和行业,是不是都该以故宫的“错字门”为镜鉴,做一点举一反三的“自省”才是。
不客气地说,媒体和演艺界正是这方面的“重灾区”。
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当今的报刊文字及影视字幕,普遍不注意区分语助词“的”、“地”、“得”。这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文字规范化历史中是很罕见的。给人的感觉,好像已经倒退回几百年前《西游》、《水浒》、《红楼》那种古代白话文的使用状态了。
此外,节目主持人、影视演员、歌星及谈话节目嘉宾的口中,不时会冒出一些“粗矿”(粗犷)、“按奈不住”(按捺不住)之类,或者把“燕京”、“燕山”、“燕国”的平声字“燕”念成去声的“雁”,把“间接”、“间隔”、“间断”的去声字“间”,念成平声的“尖”,等等,似乎都是司空见惯的小儿科了。如今较为流行的出错,大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盲目跟风港台同行的错字和似是而非的读音为时尚。
比如,“说服”、“说辞”、“说客”等词儿,近年来影视界的文化人大都效仿起港台同行一种非古非今的读音,要说成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别扭的“睡服”、“睡辞”、“睡客”。须知,除了创作、朗读旧体诗词和文言文有时可以例外,其他都得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去发音才是正确的。当然,一般人因受方言影响而发音不准,则另当别论。我主要针对的是媒体和演艺界。
还有,单是为了模仿王力宏的原汁原味演唱《龙的传人》,要按人家的发音唱成“嚓(它)的名字叫中国”,这我可以理解;而唱我们自己创作的新歌,也非得“嚓”声不断,就实在让人搞不懂了。
王菲唱《水调歌头》,把“低绮户”唱成“低漪户”,分明是认错了字,竟连上电视,也没被导演和审查节目的人纠正,这或许还可以看做一种“礼貌”或“尊重”;我们内地的大歌星去翻唱,也非得照唱“低漪户”,导演和审查者也依然不纠正,就未免太失水准。难道这么多本、硕、博出身的专业人士,就没有一个熟悉东坡这首词的?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