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徐苹芳逝世 生前坚决反对过度开掘帝王陵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5-24]
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逝世 曾质疑河南安阳曹操墓 家人和同事形容他鞠躬尽瘁
家人遗憾 徐老未留下遗言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22日5时40分因病去世,终年81岁。
今天上午,记者赶到徐老家中,小小的四合院中已经摆满了各界送来的花圈。家人没有特意布置一个灵堂,只是在堆满书籍的书房中,腾出小片空地,摆了两个花圈。
徐老的追悼会初定于30上午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其人
一直坚决反对过度开掘帝王陵
徐苹芳曾主持过北京元大都、金中都,杭州南宋临安城和扬州唐宋城的考古勘察发掘工作。作为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多年来致力于文物保护,曾发表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北京旧城保护的意见。去年,就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是否为曹操墓产生争论时,徐苹芳曾表示过质疑。
据了解,徐苹芳患鼻癌已经有7年多了,一直没有对外说。上周一,因病情加重,徐苹芳被家人送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治疗。
“我前不久还和徐老通过电话,22日上午10点多接到朋友关于徐老去世的电话后,真的有些不相信,后来打电话给徐师母才证实。”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钱汉东表示。
据了解,过去50多年里,徐苹芳老人一直和家人住在北京东四九条的一个四合院内。
作为国内著名的考古专家,徐老一直坚决反对对帝王陵过度开掘。对于去年争议极大的曹操墓,徐苹芳一直持质疑态度。
家中探访
未特意设灵堂 书房腾地摆花圈
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徐老位于东城区的家中,小小的四合院中已经摆满了各界送来的花圈。听说来人,徐老的老伴徐保善女士从书房迎出,忙碌了一天的她眼眶微红、神情略显疲惫。
家人没有特意布置一个灵堂,只是在堆满书籍的书房中,腾出小片空地,摆了两个花圈。选了一幅徐老的彩照,放在书房一角。“我们想保持他书房的原状,以便将来整理,所以没有特别布置。”徐老的儿子说。
谈到徐老的去世,家人和同事都形容是“鞠躬尽瘁”、“身体耗尽”。据了解,徐老平日饮食很少,工作却十分繁忙,虽然以前体检身体指标还算正常,“但经不住这么一直耗着”。
家人遗憾 徐老未留下遗言
5月16日晚,徐老突发高烧,并伴有虚脱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医院怀疑徐老有肺部感染,一边为其消炎一边补充营养。
到17日时,徐老病情好转,已能坐起进食。家人想到他还有篇应他人请托的约稿,提醒他是否要推掉。“他坚持不让,要我们拿纸笔,他还要写!”徐老的儿子说。
到21日下午,徐老病情急转直下,陷入深度昏迷,家人在床边始终不能将他唤醒,直到次日凌晨去世。“就是睡过去了,挺平和的。”家人说,遗憾的是徐老没来得及留下一句遗言。
徐老去世后,中科院考古所、国家文物局、市文物局的领导、同事纷纷前来吊唁。目前,徐老的追悼会初定于30上午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母校
学生正撰文哀悼 北大将集结成册
今天上午,记者联系了徐老毕业的学校——北京大学的考古文博学院,学院办公室的老师介绍,徐老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目前学院还不确定是否要在北大设立吊唁处或灵堂,正在和家属做进一步的沟通。
据介绍,学院有许多徐老的学生目前正在撰写回忆性质或哀悼性质的文章,待完成后,北大方面将集结成册,以悼念徐老。
友人追忆
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军——
我失去了指路的师长
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军,与徐老有着15年的交情。对于徐老的去世,他认为不仅是中国考古界、北京文保领域的损失,“我也失去了一位指路的师长”。
王军认为,徐老对北京城最大的贡献,是通过考古方式,首次证实了长安街以北的胡同街巷,是元大都的遗存。“证明了元大都其实还活在现在的北京城中!”
令王军印象深刻的是,徐老每每谈到元大都遗址周边的胡同被蚕食殆尽,都是痛心疾首。“他说是‘挖肉剥皮’般痛苦!”王军说,徐老所做之事看似无望,但他一直在坚持。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